第三十三章 战起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陈鱼并没有手艺,他的父亲只是个普通农民,有点热心肠,逃难之时,舍己救人,这使得陈鱼随后成了那一撮小团体的领头人。陈鱼觉得,既然公子救了自己母亲,自己就该报答。当日,张氏带头跪请曹子恒收留之时,他想都没想,也跟着一起跪下。

  其后,他那小团体,亦跟了来。可没有手艺,自然没能于工坊中求得活计,如今他正在寻思,该如何养活自家老娘。曹子恒找到他时,他亦颇为意外。

  “陈小子,可愿给我打工?”被自己小的臭屁孩喊小子,陈鱼并没有生气,反倒有点受宠若惊。

  “小公子,我并无手艺。”

  “没有手艺可以学,我打算开一门新的业务,需要一个领头的,我看你不错,可愿意?”

  “小公子但有差遣,鱼必为之赴汤蹈火,只陈鱼蠢笨,怕耽搁公子差事。那业务,又是何物?”

  曹子恒打了个哈哈,道:“业务就是活计。你答应就行,我看好你。”

  陈鱼跪下一礼,道:“谢公子栽培,鱼必竭力做好。”

  曹子恒听陈鱼言语有礼,不太像寻常农家子,问道:“以往可是进过学?”

  陈鱼羞赧(nan)道:“未曾,只是过去村中有族学,我常于墙根处偷听。”

  “好学并不是丑事,无需羞耻。往后我许你于小学那边听讲,好好努力吧,少年。”

  ……

  黄河,中华大地的母亲河,最初,被称为河水,上游与中游水势滔天,湍急凶险,大禹治水,治的,就是黄河。

  《水经注》云: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当水乾鉴之,故破山以通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三穿既决,水流疏分,指状表目,亦谓三门矣。

  据此说,先民的文化遗迹是和那时的凿河通流的黄河活动有关。除了利用黄河航运这一理由外,恐怕很难找到其他圆满的答案。

  利用极早却并不等于发展的好。黄河中上游如此水势,至下游,却趋于平缓,偏又河床极浅,楼船不能过。自有记载以来,黄河航运发展就极其缓慢。航运尤自不足,水战就更无可能了,三国时期长江一带,水上打出狗脑子,黄河水面,压根没有一条战船。

  金沙渡,这里是东武阳附近,黄河唯一的渡口,即便距离繁华的工坊不远,可此地,并没有因而受惠。整个金沙渡,只有数十百姓,聚居成一个小小村落,以打渔种田为生,渡口旁有一家客舍,供过往旅人住宿,此地亭长,就是客舍老板,姓郑。

  今日,县城炙手可热的曹氏二公子光临金沙渡,实在让这位郑亭长颇为忐忑。

  “郑亭长,可知水车?”

  “回二公子话,曾听一些过路商人说起,知其用途,未见实物。”

  曹子恒笑得眯了起来,道:“我欲卖一水车与尔等,可愿?”

  郑亭长闻言脸色一变,连忙摆手摇头,拒绝道:“这,好教二公子知,此地贫乏,此等奇物,怎是我等粗陋之人可用。”

  “郑亭长,先别急忙拒绝,我这水车,高三丈,通体多为竹木,价格便宜,只要六千钱。还附送舂米的水碓以及磨面的石磨。”(注一)

  “二公子,此地贫困,别说六千钱,便是六百钱,我等亦是掏不出来。公子要打秋风,怕是找错地方了吧。”

  曹子恒打了个哈哈,再与郑亭长道个恼,继续道:“不开玩笑,这水车,我打算与尔等白用一年,舂米磨面,有此水车,你等该能省下不少青壮劳力,再令其渔猎,今年冬,当能从容过去。如何?”

  郑亭长闻言,羞赧道:“二公子来此,竟是资助我等脱困,鄙人实乃小人之心也。”

  曹子恒笑道:“我可没有郑亭长说的那么好,不过是个做买卖的商人。水车我与尔等白用一年,明年,若尔等自觉有利可图,三月前,把钱财交与工坊处。若觉无利可图,着人往工坊处言语一声,我令人将水车拆除。如何?”

  郑亭长哑然,寻思半响,逐答应下来。

  马车上,曹子恒递给身旁的陈鱼一张图纸,道:“此乃水车图纸,你先看看,可能看的明白?”

  一刻钟后,“教公子失望,只能看懂大概,很多细节,并不明白。”陈鱼说完把图纸还给曹子恒,曹子恒并未接过,道:“不错,本公子并未走眼,你果然很聪明。此图纸,此后由你保管。这样的图纸,匠作营头,陈大匠亦有一份。如今,他已领着新来的尚方李大匠,熟悉匠作营那一套。<风,怕是找错地方了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