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纸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昨天跟荀诜的谈话,曹子恒感觉有点不像自己了。自己何时变得如此大义凛然了?或者,只是因为心里话太多,憋太久了。

  收拾心情的曹子恒领着荀诜以及一帮工匠们,捣鼓着树皮。既然许下大愿,自然要身体力行。

  技术就是生产力,生产力决定一国之力。后世宋朝,如此文弱的年代,顶住了辽,拖垮了金,最后以长江之险扛住了上帝之鞭三十余年。凭何?

  只因当时的宋朝,代表的乃是世界第一的生产力。

  技术就是生产力,可技术也脆弱,作为技术的载体,这时代的工匠普遍的文盲。很多高超的大匠大字不识。手艺的传承靠的只有口耳相传。一旦战争来临,生命安全大受威胁之时,技术断代就变得十分常见了。

  要改变这个状况,把技术记录下来自然是最有效的办法。可现实是笔墨纸砚皆珍贵之物,记录微言大义还嫌不够,谁用之记录此等粗陋之学。

  为此,攻克造纸之术变得十分重要了。

  后汉书云: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蔡伦改良造纸术前,书写多用竹简绢帛,竹简繁重,绢帛昂贵,所用皆不便。其后蔡伦以破麻布、渔网等旧物制作了纸张,并献给汉和帝。因此功得封侯爵。

  “公子,蔡侯纸出于尚方。当年董卓火烧洛阳,工匠或死或逃,制作之法已失,如何还原?树皮?破麻布?渔网?此乃蔡侯纸之材?”(注一)

  我会告诉你,初中历史课本就有蔡侯纸的材料以及基本制作方法么?想是如此,可这话是不能说的。

  “不是跟你说过那个游方道士么?他祖上乃是蔡侯故人,他提起过大概。”

  “如此异士,可着人寻访,于公子大业有助。”

  “可以可以,你赶紧去。”

  “此人长相如何,姓甚名谁,请公子明示。”荀诜今日化身老妈子,颇为唠叨。

  “#@%%¥……&#&%……&”

  一通胡言乱语,打发掉荀诜之后。曹子恒终于能安下心来做事。

  碾碎树皮,麻布,渔网等材料。随后浸泡于水中,待其腐败。经过一段时间后,捞出之物就是麻纤维。放入石臼中,不停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然后再用竹篾把纸浆捞起薄薄的一层,此为抄纸。干燥后揭下,是为蔡侯纸。这是蔡侯纸最初的制法,此法费时费力,产量自然不高。

  此法归属皇宫尚方,乃天家之物,蔡侯死后尚方对蔡侯纸制法的改进估计是停滞了。而宫廷之秘民间自然无法窥探。如此百年,蔡侯纸纵然出色,可仍然无法取代竹简。即便制作材料便宜,可产量不高,用量庞大,蔡侯纸的价格为此居高不下。

  曹子恒要做纸,自然不能用原始的办法。后世多的是加速纤维提取与破碎的办法。其中,使用石灰最为简便。

  随后几天,整个工坊都能听见曹子恒的吆喝声。

  “这些麻藤要再碎一些,现在还是太大。”

  “都搅拌均匀,所有的麻藤碎都要泡到石灰臼中,不停搅拌,直到它们成为浆状物,然后再用竹篾把纸浆捞起薄薄的一层,此为抄纸。干燥后揭下,是为蔡侯纸。这是蔡侯纸最初的制法,此法费时费力,产量自然不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