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4章 谁能共行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是因为烈焰龙鹰兵团过于嚣张,急匆抢功劳,开始在报纸上宣传自己军事行动的信心,这让北上起义军们,发觉自己被暴露。



    否则的话,当盎格鲁人围剿军团在地面上悄无声息的穿插,北上起义军面临着全军覆没的风险。



    在3237年的5月15号,夜晚,左草所在的队伍全军部队头上戴着绿草隐蔽斗笠,带着枪悄悄的沿着小路前进。



    起义两年中,会战的经验快速传递到各个部门。相对于先前的游击战,会战的要素,就是时刻注意自己在全局中的位置,面对关乎于总战略的命令,各个部分要有高度的执行力,



    …作为拥有人的“信念”的存在,此时是在垂死挣扎…



    在小会议中,卫铿和作战部门趁夜色,手中摸着凹凸凸起的地图(类似于盲文)进行交流,地图上每一个坐标点上,大家都已经烂熟于心,这是确保夜晚开会的时候,能够都确切了解敌人情况。



    在会议上没有讨论,信息泄露背叛的事情,这种事情大家心里都有数,谁到底有最大的嫌疑。这种事情日后再调查,现在没工夫浪费精力。



    左草:“敌人在前方的部队至少是我们六倍,根据前沿的侦查连报告,所有出路口他们都是设置了关卡。我们要突围,就只能撞一撞,对面设置的‘南墙’。”



    卫铿在地图上画出了三个点,这些都是侦查部队标注的渡河区域,不在敌人统计中,可以在敌人不注意的时候直接穿插过去。



    卫铿转头开始在木桌子前对其他:“恒拓(起义军第四纵队指挥官),主力部队交给你了,我带着敢死队,羊装在这里行动,掩护你们主力撤退,如果我们能汇合的话,那么最好了,如果不能,带着部队向北走。”



    卫铿将报告交给了他,“接下来你主持会议我不参加了。”卫铿将下一步会议主持交给了其他人,这是确保自己被俘后,机密不被泄露。(卫铿:群体制度,比强调个人意志,更能解决问题。)



    一旁同志顿了顿,想要劝阻卫铿,卫铿说道:“在此危难中,想要让全军突围。自然是要有人来带头上了。而只有“带头思考”的人在执行自己决策时候,发挥“承担责任”的先锋作用,那么我们的队伍才算是垂死挣扎。”



    …不受神偏爱的人,但是却有战役天赋。…



    16号,穿插开始了,卫铿带着部队率先强攻了石林河第一个渡口,快速突击时候,周围的盎格鲁镇压军,如同被戳到了g点一样,立刻开始回防。



    起义军趁着这个时候开始强行一渡石林河。



    此时盎格鲁部队,在河流北部守军还是很多,就这么突击过去,发生会战的概率还是很大,所以在拿下一个镇子后,就开始修整。



    盎格鲁的空中部队在发现了这只部队后,立刻命令部队返回北线围堵,留在参谋组中卫铿分体代号为土坑的,做出了情况分析,带着部队再度撤回了河流南岸,



    趁着夜晚赶到了下一个渡口,这时候,当天亮了的白军部队赶到了第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