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赈灾(九)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自四月初八以来,直至十月初,朝廷无多大之事发生,总体还算安定。

  “自四月初起,朕就派韦侍郎前去陕西赈灾

  ,如今已过六月,朕常常忙于政事。诸位爱卿,陕西灾情如今治理如何了?”

  “回皇上,据陕西知府姚见山奏报,自从韦侍郎抵达陕西延安府之日起,每日饮食及少,晚睡早起,白日带领百姓们种植土豆等作物,夜里亲自到田间查看作物生长如何。直至今日,延安府等地纷纷皆在等着土豆收货,而工部韦侍郎在陕西等地亦得到了好之名声。”内阁成员周延儒奏报。

  “好,好!让韦侍郎赈灾完后快些回来,朕要好好赏他!”

  看着皇上龙颜喜悦,底下官员个个外表为他高兴。

  一番笑容后,皇上朱由检继续问起了话来。

  “诸位爱卿,这边关如今如何了?可否打探到后金举动之消息?”

  “回,皇上,前线随时准备着,一有消息立马禀告朝廷。”兵部左侍郎道。

  “好。一有消息,快些禀告于朕!”

  “是。”

  ……

  京师城中,每日皆有流民逃难于此,大多是灾荒、是农民起义、是小家的丢失……

  “你说这柳堂何时能回来,四月去的,今儿已经十月,不知柳堂如今怎样,是否吃得饱?”娘一直自言自语着。

  玲儿听着娘的一语,看着在院子一旁玩耍的鸿志,说起了安慰之话来。

  “娘,再等等。今儿已是十月,赈灾了六月,兴许啊,再过几日,他便回来了。”

  听着儿媳一说,娘四处望望,寻找着小孙子鸿志的足迹,未寻多久,便瞧见了小孙子鸿志。

  娘一边看着小孙子鸿志,一边说着心里话起来。

  “看着鸿志一日一日的长大,几月未见自己的爹一眼。连同为娘已是,自从上次那事,一年了,娘才见上一面。今儿又过去了半年。这不做官啊,便愁着做官;做官了,便愁着能一家人好好团聚。”

  玲儿听着娘的一语,眼眶便快速红润了起来。。。

  今儿的陕西延安,突下起了雨,这雨虽小,可亦是延安的希望。若是没有这雨,估计啊,今日如同以往一样,每隔几日,从附近井、河水取水来浇灌。

  此时的延安百姓们,个个黄彤彤脸上皆洋溢出了喜悦的笑容。

  今日的雨,可以是说延安几年来的一次奇迹。

  延安城外,一大块田间,几乎无一百姓。

  然而,却有一人,穿着红色官服,背着起了老茧之手,脸上洋溢着笑容,在田埂上慢步走来走去。

  一黄彤彤脸的男子手里拿着斗笠,快速跑了过来,嘴里还不断叫喊着。

  “韦官爷!韦官爷!”

  闻见声后,柳堂回过头来,一脸看向了淋着雨,手里拿着斗笠,跑来的男子。

  待自己站住脚跟后,这男子便将手里拿着的斗笠急匆匆的给韦柳堂带上了。

  “官爷,下这么大的雨,您还冒着雨来看这些作物。”男子道。

  柳堂微微笑了笑,二话未说,便将头顶上带着的斗笠取了下来,给这百姓带上了。

  “官爷,俺不带,您带。”

  这百姓又取了下来强制给柳堂带上了。

  “本官啊,做的不多。粮食固然重要,但你们百姓之身体才是最重要的。若是没有你们百姓啊,我们这当官的可就没吃饱啊。”

  “官爷,您别这么说。若是没有官爷您,我们百姓们至今仍饿着肚子。兴许啊,还有不少人卖妻卖子。”

  听着这百姓一言,韦柳堂心中顿时更知晓百姓之辛苦了,将那斗笠又取了下来,戴在了这百姓的头上。

  看着这不大的雨,说了起来:“这雨啊,是延安这几年来第一场雨,再者这雨啊,不大。”

  “官爷,您跟我去那边躲雨,雨不大,但容易染上风寒啊,官爷若是不去,我就陪官爷一同淋着雨。”

 &emssp; 柳堂微微笑了笑,二话未说,便将头顶上带着的斗笠取了下来,给这百姓带上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