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0133 光照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他确实不算是无情,然却无义。”王安石手下手中书籍,哼了声,说道:“修行者逆天而行,与天争命,凡夫俗子在他眼里,皆是平等。可这平等,却将我等苦窗苦读十几年的文人,与那些庄稼汉、奸鄙商贾看作是同等的,端是无义。”



  张载想了会,叹道:“介甫所言,确实有些道理。”



  很多人以为‘无情无义’这个词,指的是没有感情,不讲义气。



  这样的解释,是有一定的道理,但那是千年演化下来,格局‘小’的了关系,才把这成语微妙地曲解了。



  实质一开始的无情无义解意,情是指大爱,义是指大仁。



  大仁是什么?



  在儒家书生的眼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士农工商。各在其位,各司其职;尊卑有序,上行下效。



  这一套下来,在儒家书生的眼里,就是大仁,就是大义所在。



  而陆森,根本不是这个时代的人,他的眼里,人的身份地位确实是有高低,但人的灵魂,或者说从人的生物本质上来说,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陆森怜惜百姓,也愿意为百姓做些事,在很多官员的眼里,这是‘情’的表现。



  但义嘛……他们看不到。



  其实王安石并不是第一个这么评价陆森的人,私下里,包拯和庞太师都有过类似的评价。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认为陆森是个好人。



  ‘情’与‘义’,如果不是立场的关系,情大过义,这点是所有人都认同的。



  况且陆森确实是修行者,不是儒家的人,他不认同儒家的义,并不是什么大事。



  然后和包拯、庞太师等人的宽广心胸不同,此时的王安石,还是比较执拗的,甚至说有点点偏激也不以为过。



  所以他其实挺看不惯陆森这个样子的。



  话说到这里,两人都没有再谈下去的心思,一时间,帐中寂静如空室。



  张载想着陆森担下责任的事情,又想着自己学过的先贤理念,脑中思绪百转,道义在碰撞,渐渐的,他似乎摸着了些什么东西,又似乎什么都没有摸着。



  且不说张载心性上似乎有所得,王安石此时倒真是气坏了。



  只是他这人还是要点脸面的,没有将自己的情绪完全表达出来,可终将是越来越不爽陆森此人了,他总觉得陆森的生存态度,为人处世,都有种做作的味道。



  这样的情感让他极不舒服,连手中的书都看不下去了。



  话说到西夏这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