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第1/1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成语: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意思: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国家就不得安宁。

  出处:《左传·闵公元年》

  小时候特别喜欢看电视剧《雍正王朝》,里边“九子夺嫡”,九位皇子经常说一句话:“皇阿玛,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您早下决断。”我当时不知道是啥意思,但是现在明白了。

  这个典故说的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事,当时在位的是鲁庄公。

  鲁庄公是哥四个还有三个兄弟:庆父、叔牙、季友。

  鲁庄公原配没有儿子,所以想立小妾生的儿子公子班为太子。

  鲁庄公怕大臣们有意见,就打算问问三弟叔牙:“老三,寡人打算立公子班为太子,你意下如何?”

  叔牙摇摇头说:“二哥庆父很有才干,可以让他继位嘛。”

  鲁庄公心里明白,老三跟老二关系好,俩人“上班就睡觉,下班就打牌”关系不是一般的铁,所以对他的回答不满意,说道:“你还是回家跟你二哥打扑克吧,别废话了,问你等于白问。”

  鲁庄公又去问老四季友:“老四,我立你侄子公子班为太子,如何啊?”

  老四点点头说道:“大侄子公子班继位正合适,我会全力辅佐他!”

  不久鲁庄公就去世了,季友和大臣们拥立公子班为鲁国国君。

  但是庆父一心相当君主,他没当上,怀恨在心啊,气的没着没落的。

  并且庆父跟自己的嫂子哀姜有点不可描述的事情,于是俩人合谋杀了公子班,立哀姜妹妹叔姜生的儿子公子启为国君,这就是鲁闵公。

  鲁闵公得管哀姜叫大姨,当然哀姜和叔姜都嫁给了鲁庄公,哀姜和叔姜都是齐襄公的女儿,齐鲁两国经常联姻,鲁庄公的母亲就是齐襄公的妹妹,当然齐襄公的妹妹跟齐襄公有点事情,鲁庄公的父亲鲁桓公发现自己“绿”了,于是他就被齐襄公杀了,扯远了接着说庆父。

  他们立了一个傀儡,这俩人更没羞没臊了,庆父大摇大摆的进入后宫与哀姜私会。

  过了一年,庆父感觉还是不过瘾,决定自己当国君,于是又派人把鲁闵公杀了。

  这哥们行啊,一连杀了俩君主,挺狠啊!

  季友趁着鲁国内乱,带着大哥鲁庄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申逃到邾(跟朱同音)国,给国内发文告呼吁百姓起来反抗庆父,拥立公子申,直接上了“热搜”,百姓们纷纷响应,这鲁国发生内乱了。

  庆父一害怕跑到莒(跟举同音)国,哀姜跑到邾国。

  齐国这边也不老实,这个时候齐桓公派人去鲁国看看怎么了,发生内乱了吗?

  齐国大夫回来之后跟齐桓公说:“确实内乱了,庆父他不死,鲁国的灾难就不会停止!”

  这就是庆父不死,鲁难未已的由来。

  庆父跑到莒国之后,季友带着公子申就回国了,立公子申为国君,这就是鲁僖公!

  季友给莒国重金,让莒国把庆父带到鲁国,要不然说“有钱能使鬼推磨”莒国拿到钱,屁颠屁颠的就把庆父捆起来送回鲁国,他的下场可想而知。

  季友又给齐桓公写信:“您把哀姜收拾一下吧。”

  齐桓公感觉很没面子,与人通奸给齐国丢人,跟她小姑一个样,于是齐桓公给哀姜发了一条微信:“大侄女,快回来,叔叔有事找你!”(齐桓公跟齐襄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哀姜傻了吧唧的回去了,结果齐桓公送了她一份大礼,什么礼物呢?

  脖子上赐了一刀……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