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来日方长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犯的错差不多,处置却是天差地远。</p><p>中间差了什么?</p><p>顾昕虚心向皇上请教。</p><p>褚怀忠站在一旁活象泥塑木雕,一点儿反应也没有。</p><p>按说这事儿虽然是宗室事务,但也算是政务,后宫干政是大忌。</p><p>但是呢,规矩是规矩,规矩是死的,人可是活的。既然皇上和贵妃娘娘说得这么热火朝天,褚怀忠又不是傻子,他管闲事干什么?</p><p>再说武阳郡王的事儿牵扯到贵妃的娘家人嘛,她要过问也无可厚非。</p><p>有求于人嘛,顾昕特别主动殷勤地替皇上盛了碗鸡丝粥:“皇上尝尝这个。”</p><p>皇上的早膳一般很固定,喝的粥跟着季节变化,有时候太医请过脉,也会开些滋补的药膳方子让御膳房做了呈上来,但总的来说,皇上吃的相当简朴,一点都不花哨,象鸡丝粥就很少出现在桌上。</p><p>但贵妃亲手盛了端过来,皇上就笑纳了。</p><p>吃人嘴短,皇上就仔细的给贵妃解释了一下:“区别就在于,两人身份不同,应对的方式也不同。一个只是远支宗室,无权无势,家中虽然也有逾制的物件,但那是祖上传下来的,他们声称说只是做为收藏,并不敢变卖使用,只在年节时取出来摆一下,供奉缅怀先人。”</p><p>这个顾昕也懂。</p><p>宗室爵位并不是铁打不动,王爷的儿子孙子也未必就能一直是王爷。如果爵位降等承继甚至除爵了,那过去所居住的宅子、使用的物件就会变成逾制了。这些东西如果收进库中不再使用或是缴回到宗正寺都算处置得宜。但是那种心里没数儿,王府继续住,东西继续用的,也有不少,但这种事儿,只要不闹得过分,一般也是民不举官不究。</p><p>“另一个,先帝的亲弟弟,我得称一声王叔,湳王。他开府后,有好些内造物件是不能继续用的,使用的太监,宫人、车马这些也都不合规制……”</p><p>听起来前一个老实本分,犯错儿实属无心。后一位王爷则是骄奢放纵,心里没数儿。</p><p>但是顾昕觉得没这么简单。</p><p>她轻声问皇上:“那位王爷,是不是不讨先帝喜欢?”</p><p>兄弟未必就有手足情了,且看皇上那些死了的兄弟们就知道了,亲兄弟从生下来就没有相亲相爱过,拼得刀刀见红,比十世仇人下手都狠。</p><p>于是先帝对那个远支宗室网开一面,做了只罚俸半年这样不疼不痒的处置,对亲兄弟却是直接削爵流放,将他连同妻儿老小一家子全撵出京城,到千继续用的,使用的太监,宫人、车马这些也都不合规制……”</p><p>听起来前一个老实本分,犯错儿实属无心。后一位王爷则是骄奢放纵,心里没数儿。</p><p>但是顾昕觉得没这么简单。</p><p>她轻声问皇上:“那位王爷,是不是不讨先帝喜欢?”</p><p>兄弟未必就有手足情了,且看皇上那些死了的兄弟们就知道了,亲兄弟从生下来就没有相亲相爱过,拼得刀刀见红,比十世仇人下手都狠。</p><p>于是先帝对那个远支宗室网开一面,做了只罚俸半年这样不疼不痒的处置,对亲兄弟却是直接削爵流放,将他连同妻儿老小一家子全撵出京城,到千里之外的武威郡放羊吃沙子去了。</p><p>听起来挺荒唐的,但是在皇家这恐怕是很常见的事。</p><p>“武阳郡王这事,宗正寺的意思是罚俸一年,禁足一年。”皇上说:“强夺强占的田产发还,另外王府那些奴才自然也要杀一批。”</p><p>顾昕咬了一口包子:“这处置……”</p><p>听起来武阳郡王丢脸又丢钱,其实并没有真的伤筋动骨。</p><p>郡王照样当着,没了强夺来的田地,他依旧有着丰厚的家底儿。杀一批奴才这就更不算什么了,难道一个王爷还会缺了人伺候?</p><p>禁足一年听起来严重,但是王府那么大,他在自己家禁足,依旧可以天天吃酒睡小老婆听曲看戏,日子一样很快活。</p><p>真正的苦日子应该把他从自己家里拘出来,换个地方关人,比如宗正寺就有个关押宗室内罪人的地方,在皇宫北面,因为那儿以前是个舂米磨面的地方,有个名儿叫石磨巷,高墙深院,要啥没啥,关在那儿天天对着石墙反省才叫真反省。</p><p>皇上也知道顾昕入宫时日浅,以前怕也没人跟她讲过这些弯弯绕绕的事——等用过了早膳,跟前也没有旁人伺候的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