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章 辽人守辽土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请记住本站网址(www.ibqg.net);感谢大家的支持!!



<p>当大明言官御史纷纷弹劾杨镐督师不利,损兵折将,将他置他于死地时,经略大人这几日也没闲着,他正利用手中日渐式微的权力,将沈阳城中储存的各类粮草物资,源源不断运出南门,以补发东路军粮饷的形式送给他的乘龙快婿。</p>

<p>这些原本从通州、京师、山海关等地运送到沈阳的大军粮草,本是支援四路人马占领赫图阿拉之后所需,数量虽然比杜松马林刘綎他们预期的少了很多,而且运到沈阳也很不及时,不过现在用来供应刘招孙麾下新军,却是绰绰有余了。</p>

<p>死人不需要吃饭,活人要吃。活人要去杀鞑子。</p>

<p>可以辽镇的老爷们不懂这个道理。</p>

<p>盘踞沈阳的参将游击,眼巴巴的望着这些粮草从府库中出来,运出沈阳,被一伙南兵(虽然城南每日训练的都是辽人,但已被辽镇开除辽籍)分掉,各人心里如何甘心。</p>

<p>好在此时朝廷还没开始彻底清算杨镐,而辽饷发放都要经过这位杨大人之手,大家多少要给他一点面子。</p>

<p>辽东总兵李如柏从鸦鹘关回来后,就变得精神恍惚,行为怪异,有时一连几天闭门不出,有时嚷嚷要去玄元观当居士,前几天还和张道长厮混在一起,搞得辽镇离心离德。</p>

<p>在刘招孙看来,李如柏求生欲太过强大,过于畏惧朝廷,远不如乃父李成梁杀伐决断,当然,这也和李如柏自身实力有关。</p>

<p>总之,如今在辽镇,老大已不管事,老二暂时还没上位,这就很尴尬了。</p>

<p>辽镇虽有新晋的军头大佬,不过新人和京师老爷们还没搭上线,几百万两银子的利益划分,不是辽东和京师之间的几封塘报就能说明白的,新秩序的建立需要时间,所以现在,大家才能暂时容忍经略大人,容忍他那个芝麻绿豆的守备女婿。</p>

<p>刘招孙非常了解他岳父大人的困境,现在唯一能救杨镐的,只有万历皇帝和他刘招孙。</p>

<p>万历老皇帝做了一个皇帝该做的,他将弹劾杨镐的奏章留中不发,动用东厂锦衣卫打压那些博出名的言官,然后以沉默对待六部,对了,朱翊钧最擅长做这个。</p>

<p>对刘招孙来说,他现在需要做的,是尽快操练新军,争取在短期之内,获得一支可靠的武力保障。</p>

<p>南兵骁勇,但终究只是客兵,数量有限,运兵困难,且无法长期屯守辽东,历史上几次惨败,从萨尔浒到浑河,其中很大的原因都是因为南兵距离太远,未能及时到位。</p>

<p>只有用戚家军标严格准训练辽人,以辽兵为基础,然后吸纳其他强军,才是解决辽东困境的良方之一。</p>

<p>既然建州女真可以侵蚀辽人,我堂堂华夏为何不能同化女真?</p>

<p>走敌人走的路,让敌人无路可走,此乃上上之策。</p>

<p>刘招孙现在能想到的,只是军事层面的一些细节,至于如何从经济、政治、文化层面改善辽东汉人生存土壤,那是更大的问题,需要从长计议。</p>

<p>刘招孙之前的把总级别,实在是太低,几乎都拿不上台面,即便是杨镐给他火线提拔,连升了两级,现在还只是个管几百战兵的小小守备。</p>

<p>兵额太少,人微言轻,在这虎狼豺狼的辽东,肯定是不行的。</p>

<p>经略大人坚持认为朝廷应当给刘招孙升为参将,至少也得是个游击,他这几天天天让茅元仪写奏疏给皇上,让兵部尽快来核验军功,旁敲侧击提醒老皇帝说话要算话,至少给刘招孙一个指挥使当当,毕竟几千人都看见刘把总杀了阿敏,不可寒了东路将士的心。</p>

<p>也不知道老皇帝看了杨镐奏疏会不会痛风病发作,提前一年驾崩,杨镐知道万历脾气,打仗时候和他谈条件,是最安全的,尤其是在你打胜仗的前提下,这是杨镐在万历援朝时便学到的经验。</p>

<p>杨镐让女婿放开胆子招兵,有了兵,才能在辽东扎根,管他什么守备游击,管他什么兵额,只要不超过两千就好,不要干的太过火。</p>

<p>杨镐特意叮嘱,超过守备兵额的部分,一口咬定说是给马林补充人马,实在不行就说是义民杀奴心切,几千人都是自备粮草,自愿归附,民心可用,只要皇帝不管这事儿,也不怕那些言官弹劾。</p>

<p>从三百战兵的兵额一下子膨胀到两千,刘招孙对岳父大人的这番操作佩服的五体投地。</p>

行的。</p>

<p>经略大人坚持认为朝廷应当给刘招孙升为参将,至少也得是个游击,他这几天天天让茅元仪写奏疏给皇上,让兵部尽快来核验军功,旁敲侧击提醒老皇帝说话要算话,至少给刘招孙一个指挥使当当,毕竟几千人都看见刘把总杀了阿敏,不可寒了东路将士的心。</p>

<p>也不知道老皇帝看了杨镐奏疏会不会痛风病发作,提前一年驾崩,杨镐知道万历脾气,打仗时候和他谈条件,是最安全的,尤其是在你打胜仗的前提下,这是杨镐在万历援朝时便学到的经验。</p>

<p>杨镐让女婿放开胆子招兵,有了兵,才能在辽东扎根,管他什么守备游击,管他什么兵额,只要不超过两千就好,不要干的太过火。</p>

<p>杨镐特意叮嘱,超过守备兵额的部分,一口咬定说是给马林补充人马,实在不行就说是义民杀奴心切,几千人都是自备粮草,自愿归附,民心可用,只要皇帝不管这事儿,也不怕那些言官弹劾。</p>

<p>从三百战兵的兵额一下子膨胀到两千,刘招孙对岳父大人的这番操作佩服的五体投地。</p>

<p>不过为了报效经略大人的栽培之恩,刘招孙决定直接招满五千。</p>

<p>刘招孙熟知历史,他知道努尔哈赤很快就要来打开原,沈阳也将不保,当时辽东烽火遍地,只要银子给到位,应该没几个文官监军会闲的蛋疼,身涉险地,不畏兵戈,跑到辽东来查验他的兵额到底是多少?</p>

<p>当然,或许熊大人和袁嘟嘟会除外。</p>

<p>解除了后顾之忧,刘招孙便开始专心练兵。</p>

<p>这个时代的练兵主要是训练军纪和戚继光的《练兵实纪》和《纪效新书》都是现成的教材,完全可以拿来照抄,基本不需做太多改动。</p>

<p>戚帅练兵最看重的便是兵源和军队纪律。</p>

<p>守备大人麾下这支与镶蓝旗鏖战的南兵,其中兵油子就不少,更不要其他人马,上次在浑江,遇到镶蓝旗真夷战兵攻击,最先溃逃的就是这些兵油子。</p>

<p>戚继光死后这么多年,曾经战功赫赫的戚家军也在不断褪色,戚金虽然按照他叔父当年那样练兵,然而时代在变,在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的万历朝,越到后期招募一支纯粹的义乌矿工,就越难了。</p>

<p>兵源不好,一切都无从谈起。</p>

<p>按照戚继光的说法,城乡的油滑之徒不要,老兵油子不要,见惯官府的城里人不要,脸孔白白细皮嫩肉的也不要。</p>

<p>只要黑大粗壮,见官府有胆怯之意的乡野之人,农村人和矿徒最好。</p>

<p>还需要是单身汉,在卫所建立之前,那些有家室的士兵在战场上肯定不敢搏命,而且他们死后守备大人还需要一笔不菲的抚恤金。</p>

<p>一句话概括:单身的老实健壮的乡下人。</p>

<p>辽东经济发展水平较之江南,相差不啻以里计,这边的兵源也未必比义乌差多少,只是辽镇这些上官们根本没把精力用在练兵上,依靠几百上千个家丁就能解决边患,为何要花更多钱去练兵呢?</p>

<p>刘招孙眼前的苦难辽民,很多都符合这个标准,他决定先招收三千人。</p>

<p>在实际训练中,还必须要将士兵地域打乱,防止以后出现尾大不掉的问题,除了辽地,还需要招纳其他各地兵源,刘招孙决定先从南兵中选拔两千人,与辽人混合训练。</p>

<p>解决了兵源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