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 收服安南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结果是安南王莫登庸与大臣数十人自缚跪拜,入镇南关向明朝官员纳地请降,明朝将安南国降为安南都统使司从属国降为属地,改其十三道为十三宣抚司,各设宣抚、同知、副使、佥事,听都统黜陟。命莫氏为安南都统使秩从二品,世袭,三年一贡。名义上越南再入中国版图。

  ~~~~

  前期故意示弱,作出求和之态,等到气候炎热,敌人疲惫倦怠,粮草不足,水土不服时,突然发起反攻,从而击败对手。

  这是安南几百年来惯用的套路,然而这样简单的套路却是屡试不爽。

  然而这一次,对大齐太上皇,这招就有些不好用了。

  安南都城,东都。

  南征大军密密麻麻的营帐从东都城下一路延伸向南中国海海岸边,黑色的军旗如森林铺展开来,笼罩安南京畿周围。

  狭小的东都城如沧海中的一叶孤舟,被南征大军层层包围,齐军猛烈的炮火如海潮般一道道侵蚀守军防线。

  进入红河三角洲后,齐军连战连捷,在都城外围歼灭安南军主力五万余人,进而开始围攻东都。

  八月十六日,齐军完成对东都的合围,安南都城外围数以千计的堡垒、木楼,被南征兵团悉数拔除,无数堡垒木楼被焚毁,大火连绵不绝,黑烟直入云霄,一同化为灰烬的还有一支从清化方向赶来增援的安南兵。

  八月二十日,外援断绝,走投无路的安南庆德皇帝黎维祺,宣布取消帝号,废除安南国号,并派出使臣向大齐称臣。

  黎维祺乞求仿效朝鲜李氏旧例,效忠大齐,世代镇守安南,从此以后,每年向大齐缴纳白银三百万两,精米三万石,并派遣太子黎维禧至天京(均州)为人质。

  黎维祺希望以此条件换取太上皇罢兵。

  刘招孙对这样的条件当然是不满的。

  于是太上皇根本没有接见安南使者,直接让洪承畴负责和议,洪承畴将安南使者全部斩首,只留一个活口,带话给黎维祺,斥责其“出言狂悖,无人臣之礼,交趾自古乃是中国故土,妄图裂土分封,可谓狼子野心!”

  打发走安南使团,李定国命令南征第一兵团工兵营继续挖掘壕沟,加强对城池封锁,炮兵猛烈轰击正北门,摆出总攻架势。

  每天都有满载弹药补给的船只从广州、厦门等港口起航,跨越南中国海,抵达安南中部的会安港,在港口卸货后一刻不停运抵东都前线。

  此次太上皇筹划三年,积聚力量御驾亲征,不会再重蹈前两次的覆辙,至少在物资供应上,齐军不会再掉链子,不会给安南任何可乘之机。

  黎维祺无奈,只得再派出使者,承诺每年缴纳白银五百万两,精米五万石。

  然而这次使者还没见到太上皇,便被斩杀祭旗。

  太上皇想要的不仅是让安南废除帝号,更要恢复在此地的郡县制度,将其彻底吞并消化,断然不会留一个什么安南王在此。

  当然,吞并消化安南,历朝历代稍有作为的统治者,都曾有过操作,可惜最后都归于失败。

  “有时候,朕会想起前明的万历皇帝,当年他力排众议,要对努尔哈赤用兵,是为了什么?”

  洪承畴对圣意揣摩得十分透彻,沉思片刻,回答道:

  “陛下英明神武,是为了不给后世留有祸患。”

  刘招孙望着陷于火海中的东都城。

  “洪督师以为该如何答复安南国王的第三次求和?”

  洪承畴若有所思道:“斩草必除根,三次征战安南,耗费千万,如果只是为了一纸和议,未免得不偿失,而且,夷人畏威不畏德,不斩杀干净,势必反复。”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