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战利品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br />
    这个卖点还算不错,吸引了一些人购买,大概卖出了七八件的样子,但比预想还是少。



    或许是因为价格贵,一般人买不起,或许是因为别的原因。



    “先秦之时,衣裘者众多,《礼记》中的冠服就有很多是裘衣,为何今人不爱裘耶?”赵匡明在长夏商行内逛了一圈,问道。



    “安史之乱前还是不少的。大裘冕便是用黑羔羊皮制成,但唐玄宗时改了。”姚自说道。



    “为何改?”



    “玄宗爱享受。大裘冕太厚、太重、太热,不爱穿。”



    赵匡明笑了,这确实符合玄宗的性子。



    “今上会不会恢复皮制大裘冕?”赵匡明问道。



    姚自稍稍思索了一下,道:“一定会。”



    “为何?”



    “我听闻一个消息,不保真。”姚自说道:“洛阳坊间有传闻,圣人其实并不是那么爱吃海鱼、昆布、鲸肉之类。每得此物,多分赐臣下、军士。但他为了让人下海,便装作自己爱吃,以带动风潮。据出宫采买的中人所言,圣人更爱吃羊肉、牛肉、鹿肉。”



    赵匡明又笑,笑完叹息:“圣人是真狠,对别人狠,对自己也狠。”



    “圣人北伐契丹、渤海,连连大胜,再看内务府所作所为,今后皮裘怕是要大行其道了。”姚自说道。



    “北朝之时,衣裘者多吗?”



    “不少。”姚自说道:“北齐多一些,后周少一些。便是南陈,也有人穿皮裘。陈文帝的一件龙袍,就是裘服。”



    其实,在最初的时候,中原人并不忌讳皮裘。因为人类最初就是用野兽皮当衣服,《礼记》中也记载了大量各类等级的裘衣规范。



    但自西汉以来,与匈奴反复缠斗,皮衣渐渐染上了一层“胡风”。因为胡人就穿这个,慢慢形成了刻板印象,大大减少了中原皮衣的数量。



    南北朝的时候,皮裘风有所回暖,并一直持续到了安史之乱。



    在这个时间节点以前,中原皮衣还是不少的,至少比两汉时多。



    安史之乱后,老百姓没怎么抵制皮衣,但儒家士人开始大量抵制,他们掌握话语权,贬低了皮衣的地位。



    但由于是武夫当国时期,这种抵制并不彻底。以唐、夏军人为例,戎服边缘经常有皮毛点缀。比如唐长乐公主墓壁画中,军士裙甲下缘就加了一圈皮毛,曰“兽皮战裙”。



    再加上蕃人军士极多,他们可不管什么,穿兽皮裤的都有。最绝的是,后世出土的墓葬中,还有穿性感豹皮裤的。



    但到了宋代,皮衣的地位就直线下降,到了穿出去要被人骂的地步了。



    “一日,(徐铉)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