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红利之二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QQ文学 www.qqwenxue.cc,最快更新晚唐浮生 !



    襄阳城外,舟楫如林,商旅如鲫。系



    不知不觉,这里已经成为了直隶道南部的繁华大邑,财税重地。



    襄阳共有两个集散码头,城西的大堤码头及城南的岘山码头。



    赵匡明、姚自二人此时就坐在大堤附近的一座酒楼内,登高望远,俯瞰整个河面。



    灯火闪耀下,商徒们正在连夜转运商品。



    来自灵州、丰州、胜州甚至兰州的毛布,被一船又一船交易出去。有些买卖做得较大的商贾,甚至都来不及验货,只粗粗看了一下,便与人交割完毕,匆匆忙忙载货离去。



    江汉一带即将入冬,毛布需求量与日俱增。早一天发货回去,就能早一天赚钱。



    “早十年前,只见南货北运至潼关,不见多少货物自潼关东出。”姚自轻晃酒碗,感慨地说道。系



    赵匡明的目光依然停留在河道上。



    大大小小的船只整整齐齐排列着,一眼望不到头。即便是那极远处,依然有星星点点的灯火在河面上移动着,赶来码头卸货。



    码头附近有个坊市。或者说码头在坊市里边,被简易的木栅栏包围着。栅栏上开了许多门,马车进进出出,川流不息。



    坊市的市令腆着个大肚子,指指点点。



    市帅紧紧跟在他身后,点头哈腰。



    税警挎刀持弓,在周边维护秩序,同时紧紧盯着正在交易的商徒们,时不时检查一下双方的交易凭证——朝廷有制,坊市交易之时,要有买卖文书,文书顶部需粘贴一印花,如此方能完成交易。



    “关北当年有税警,而今却扩散到各处了。”赵匡明收回目光,笑了笑。系



    税警的历史确实比较早,差不多二十年前就有了。当时是独立编制,现在多分散至各处坊市。



    大宗买卖,必须在坊市内完成,违者没收货物。坊市的最高官长曰“市令”,另有“市左”、“市史”等助手若干。“市帅”掌管坊市的税警,维护秩序,巡查缉拿不法交易。有时候他们会派人快马外出,巡视各处,看看有没有人在坊市外私下里交易,免得税款流失。



    应该说,大夏的商税还是比较清晰的。边境有关税,境内关卡有过税——过税有时候会罢废,有时候会征收,全看财政情况。



    到了坊市之内,则有住税、除陌钱、印花税等税收。



    不乱收税,不乱摊派,但查得比较严,一旦逃税,惩罚相当严重。因此,商徒们没事最好不要私下里交易,没查到固然好,查到了货物可就要被没收了。



    况且坊市内有清算行帮你们对账、销账,无需长途转运大量铜钱、绢帛,然后因为铜钱的成色、绢帛的好坏与人扯皮半天。



    也不用担心路上被人劫道。设想一下,当你用马车运着几千缗铜钱经过淮西的时候,你真觉得手下那十几个护卫扛得住“蔡州老乡”的热情招呼?还是老实点吧,带着银元票到坊市里采买货物不好吗?系



    “其间有大利,税警自然多多益善。”姚自说道。

    到了坊市之内,则有住税、除陌钱、印花税等税收。



    不乱收税,不乱摊派,但查得比较严,一旦逃税,惩罚相当严重。因此,商徒们没事最好不要私下里交易,没查到固然好,查到了货物可就要被没收了。



    况且坊市内有清算行帮你们对账、销账,无需长途转运大量铜钱、绢帛,然后因为铜钱的成色、绢帛的好坏与人扯皮半天。



    也不用担心路上被人劫道。设想一下,当你用马车运着几千缗铜钱经过淮西的时候,你真觉得手下那十几个护卫扛得住“蔡州老乡”的热情招呼?还是老实点吧,带着银元票到坊市里采买货物不好吗?系



    “其间有大利,税警自然多多益善。”姚自说道。



    “这个襄阳坊市,一年能收多少钱?”赵匡明问道。



    “听闻建极六年收了九万余圆。”姚自回道。



    “圆”这个东西赵匡明还是知道的,但他不知道其价值,于是问道:“折钱多少?”



    “一圆重十八铢,银九铜一,一圆抵钱一缗半。”姚自说道。



    “近闻西域商徒多携银碗、银瓶来中原买货,有些地方银子没那么值钱了,这个银元还能那么值钱么?”赵匡明又问道。



    姚自也是半瓶水,呆了半晌,只能说道:“衙内,‘圆’和银子是不一样的。十八铢银、铜和一枚银元,不是一回事。”系



    “怎么不是一回事了?”赵匡明追问道。



    “白银没铸成银元之前就是白银,铸成银元之后,就不是白银了,而是……钱。”姚自想了半天,还是不得其解,只能囫囵说道:“反正现在很多商徒卖货,直接说值多少圆,而不是值多少缗钱、多少匹绢。”



    赵匡明若有所悟。



    “原来到这个地步了。”他有些感慨,喃喃自语道。



    “是。”姚自继续说道:“五月,江陵府大豪估刘仲业贩茶北上,于洛阳南市卖给了关北豪商赵成,作价七千九百圆。这个价格,他们事前就商量好了,可见这些大商家,即便不在坊市内,平日里也以银元计价了。衙内若去翻看账本,保管有一本是用银元计价的,太方便了。”



    赵匡明闻言更是感慨。



    其实,市面上压根就没出现几枚银元。可能大商徒家里会收藏个几十枚、几百枚的样子,但真的极少见到银元流通。可就是这么一个堪称是“假想”存在的钱,已经渐渐风行大江南北,以至于做大买卖的都喜欢用这种东西来记账、交易。系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