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经济联系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原来卖,那画面太美。



    “陛下,靺鞨曾进贡中原白兔皮、夜猫皮。”



    “何为夜猫?”邵树德问道。



    此人讷讷不知何言,可能他知道这种动物,但无法准确描述中原的叫法。讣



    “陛下,便是狸猫。”月理朵说道:“其实,中原不爱衣裘。若能为之,则皮子买卖大有可为。”



    “靺鞨人以桦树为角吹,作幼幼之声,呼鹿而射之。便是扶余府,鹿亦多不胜数。阿保……耶律亿得扶余府后,令刘仁恭每年进献鹿皮三千张,打制皮甲、鞋靴。”她继续说道。



    “此物不错。”邵树德眼睛一亮。



    古来做皮甲,主要是牛背皮,因为牛身上的这一块皮肤角质层厚实、坚硬,防护力强。但牛皮不常有,大部分皮甲其实是猪皮、羊皮多层叠加制成。



    马胯部、臀部的皮革也不错。草原上的规矩,马死后,肉可以吃,皮必须上交。前唐之时,天德军、振武军的主要贡品之一就是马胯革。



    皮甲的防护力固然不如铁铠,但不失为一种可以低成本、大批量装备的防具——有的时候,皮甲的成本也会飙升,性价比下降,主要是中原牛的供应量不够,价格不便宜,尤其战乱时期,农业崩溃,牛皮更难寻。



    鹿皮甲的质量应该是要超过牛皮、羊皮、猪皮甲的。而且此时东北的鹿群真的茫茫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大量优质皮革。讣



    而且,渤海国的鹿可不止一种。



    体型巨大的马鹿、驼鹿,中原人可能都没见过,其数量也不少。



    见邵树德认真听着,月理朵又道:“妾读史书——”



    邵树德惊讶地看了她一眼。



    月理朵傲然一笑,继续说道:“开元六年,靺鞨遣使送鲸鲵鱼睛、貂鼠白兔猫皮。”



    鲸鲵就是鲸,渤海人捕到鲸后,进献至唐廷。



    “开元十八年五月,渤海遣使献海豹皮五张。”讣



    “貂鼠皮、夜猫皮、虎皮、熊皮、豹皮、狐皮、鹿皮、海狸皮、鲸鲵等物,是渤海朝贡常物。便是契丹八部,也经常进献此类物品。”月理朵说道。



    “朕要的不是贡品。”邵树德摆了摆手,道:“朕要的是一种能大量、长期提供,让中原富户、官绅离不开的商品。月理朵你说得没错,辽泽、渤海皮子众多,但中原人买得太少。”



    皮衣这种东西固然御寒能力很好,但比起棉衣、毛衣并没有优势。它的特点在于防风,冬日驰马之时,若有一件皮衣,那敢情好。



    关键还是在于消费习惯。



    你有商品,但中原没这个市场,只能徒唤奈何。难道又要我亲自带货?但这种事情很敏感,因为皮裘在文化中带有浓重的胡人色彩,未必有多少人愿意穿。



    “先记下。”邵树德对崔棁说道。



    “陛下……”见月理朵说个不停,余庐睹姑气得孩子都要生下来了,连忙道:“陛下爱食海产。南海昆布煞是有名,听闻前唐之时,宫中常以此物分赐宰相,至今仍是珍品,有价无市。南海、率宾、龙原、定理、安边、安远、怀远、东平诸府,每年都有鱼群洄游,其数庞大,若能捕之,不下于一次粮食丰收。”讣



    邵树德赞许地看了她一眼。



    余庐睹姑说的就是大马哈鱼。



    大马哈鱼的洄游路线一般有两条,一条是从鄂霍次克海进入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等河流;一条则是顺着库页岛沿岸进入日本海,然后朔游进图们江、珲春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