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文明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在他之前,相应的知识已经由前人做了很多研究,提出了很多理论,他最后整理、完善、勘误,写出着作。



    “回去慢慢看吧。”邵树德挥了挥手,道:“大唐瑰丽多彩,文化鼎盛,吸引万国来朝。大夏也不会比大唐差。但朕不想你们过于傲慢,自高自大。这天下很大,即便是一个蕃邦小国,也有可取之处。实事求是,人家好的地方,咱们就是要学。这份文稿,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大食人已经研究得这么深入了。他们或许在有些方面不如中国,但有些方面则有过之。切忌自高自大,中土广大,固然地大物博,但人家也不差多少。就这样吧。”



    “是。臣告退。”周之仲捧着书,徐徐退下。



    邵树德又轻敲桌桉,良久后说道:“传旨,着内务府办学。”



    这个念头其实已经存在很久了。趁着现在朝廷还给内务府拨款,抓紧办了。



    这所学校并不仅仅是一个教育机构,更准确地说,是一个产学研机构。



    技术一定要有市场,并且进行深度推广,这个血泪教训中国人从古至今吃过不知道多少次了。



    隋代的水车到明代重新发明,简直搞笑!



    以光学为例,市场其实是存在的。



    老眼昏花的官员、勋贵、富商不知凡几,对他们而言,眼镜是刚需——历史上1352年,意大利人发明眼镜,明朝中期经南洋传入中国,苏州就出现了眼镜店,证明需求是不小的。



    但急需解决的其实是成本问题。



    一个新技术,成本过于高昂,它依然是不适宜推广的,也就没有市场,最终会消失。



    成本,这是一个极易被人忽略的东西。



    有些人下意识认为,只要做出来某种东西,它就一定能推广。



    制造成本、使用寿命、工作可靠性、推广渠道、售后维护等,每一样都很重要,都决定了新技术、新产品的命运,决定了它被发明出来后,会不会逐渐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并在数百年后再被重新发明。



    用水晶制作的眼镜,成本不会低,终究只能流传于富裕阶层,除非有玻璃——还得是大规模生产的廉价玻璃,昂贵的玻璃与水晶无异。



    不过,就目前而言,光靠富人市场,似乎也能保证眼镜这种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