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土著与移民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
    绥州,其实是整个关北的缩影。



    新的农业生产模式,带来了更高的食物产量。党项的顺服,带来了安定的秩序。二十多年过去了,关北竟然可以对外输出移民了。



    很好,非常好,邵树德觉得自己二十年的努力并不是毫无意义的。



    关北脆弱的生态,不适宜过于稠密的人口,对外输出移民,本就是应有之义。



    “官人,樊村来了十六户,都是龙泉县的。”农人说道:“最多的上过四次阵,少的也有一两次。”



    “你上过阵?”邵树德惊讶道。



    “就上过一次,跟着氏都头打云州。”农人有些不好意思,道:“没上过阵的,不给出来。”



    “你等都是自愿应募的?”邵树德问道。



    “是。”说到这里,农人也有些情绪低落:“当年圣人还没离开关北时,说不让分家。家里的地,都给兄长了。县里也没什么荒地了,只能出来讨生活。”



    什么?我还说过这话?邵树德懵了,他自己都不记得了。



    即便说过,也是心血来潮,随口一言,没想到被底下人执行下来了。草,让你们干别的活的时候,也没见你们执行力这么强啊?



    按这人的说法,绥州的土地资源早已到了极限,甚至已经超过极限,将很多不适宜开发的土地也开发了出来,对生态造成破坏了。



    



    一家一户的土地,全给长子一人继承了。其他儿子要想生活,在土地潜力耗尽的情况下,除了对外移民,别无他法。



    “来幽州之后,县里给了多少地?”邵树德又问道。



    “托了圣人的福,有田四十二亩,宅园五亩。”农人回道。



    “还不错,可曾连成片?”



    “连成片了。”



    “村中可有公地?”



    “那片水淀旁就是,听说年年发水,没人愿耕种,就弄成公地了。村子北面还有个小土塬,也被划成了公地。”



    “租给你们的牛羊到了没?”



    “七日前发了九只羊,昨日来了一头牛。一看就是草原上的肉牛,脾气大得很。而今却乏耕牛。”



    “可缺农具?”



    “缺。不过咱们这十几户有一些,轮着用,还能凑合。”



    “田里在种什么?”



    “绿豆。落雪前收一点是一点。”



    “好。”邵树德听完,心中还算满意。



    樊村这十六户绥州移民,第一年的口粮是由官府提供的,第二年减半供给,第三年象征性给一点,第四年才会取消补贴。



    比起逃荒的幽州本地人,他们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境遇却是好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