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布局定策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


    安市城,最好能储备十万斛以上的粮食,越多越好。



    邵树德的目光又往南移,手指划到了平原地带。



    积利县原本是安东府最靠北的城市,也是府治。算上今年新迁移过去的人口,大概有2400户上下,万余口。去年开垦了数百顷田地,收了六七万斛栗麦,今年进一一步深耕,情况应该会有所改善。



    积利县向北去建安二百里,需要走七天左右。建安到安市,却只有百余里,三四天即可到。出安市之后,再走百余里,可至辽阳。



    「该重点发展积利、建安二县了。」邵树德心中有了决断。



    当然,这需要提前砸下大笔投资,主要是粮食、农具、牲畜之类。资源是有限的,这里发展了,意味着那边就要少,但似乎是值得的。



    目前登州、青州两地正在满负荷转运人员、物资。



    或许该调整一下优先级了。



    粮食、农具,越多越好,这是最重要的物资,优先级应被提到第一位。



    粮食之外,就是人了。



    今年已经迁移了5700余户横山、魏博百姓,前者约2600户,后者3100余户。



    他不确定今年冬季会不会出现浮冰,影响航运。但万事得做好最坏打算,移民的节奏可稍稍放慢,腾出船舱,囤积生产、生活物资更为紧要。



    只要积利、建安能产出大量粮食,物资转运的距离就能缩短一大截。



    「陆路运输之外,还有水运。」邵树德的手又移到了大辽水入海口一带。



    安东府已经派人在那边调查水文状况了,至今尚未有回音。



    邵树德也知道,这是一个长期工程,急不得。安东府方面现在根本不确定大辽水入海口一带能不能行船,但邵树德知道是可以的。



    辽河一带还有辽泽。



    所谓辽泽,其实是一个多种环境并存的自然景观组合。其最多、最常见、总体面积最大的是长满草本植物的草地、沙地,其次是长有大量榆树、柳树的疏林草原,其次是长满芦苇的沼泽湿地,最后便是纯水面了,即湖泊,有的湖泊面积还不小。



    唐太宗征高丽时,两次穿越辽泽,都沿途修路造桥。有的地方泥泞水深的,甚至把车沉在下面为梁,再造桥通过。



    辽泽东直边界是辽河,西界平地松林东南(翁牛特旗东境),南至燕山山地,北至大兴安岭南麓,面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