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开疆拓土全靠女人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     但安南那个环境,实在令北方武人难受。几年下来,三千军士因为作战、疫病凋零了一半以上,损耗实在惊人。就连莫再思本人,都大病过一场,差点没挺过来。



    这次遣使入朝,其实没别的原因,就是募兵。



    邵树德在前往卫州的路上接到了消息。他十分重视,立刻召集幕僚商议对策。



    莫再思募兵的请求,他是一定会答应的。



    静海军这个藩镇,说实话算恭顺的了。比起动不动就爆发军乱的中原藩镇,他们简直乖得可以,军乱次数较少。



    这可能和大唐的威势有关。毕竟就在三十余年前,高骈才刚刚在当地击败安南叛军及南诏军队。而且,安南人叛乱也不是真心想造反,实在是前任节度使李琢太贪婪残暴,动辄杀人,抢掠财货,就本心而言,被大唐统治二百余年,想称王称帝的人极少。



    邵树德深刻地知道,这个时候控制安南,要比它真正独立后再去剿灭容易多了。



    人心不能变,变了之后就很难挽回了。安南十一州的百姓现在还认大唐这块牌子,当地土豪消息不通,也未必知道中原如今的情况,以为李家圣人还能像三十年前那样调动五管兵力镇压地方呢——是的,五管本来就是一体,哪一个藩镇出事,就调集其余四镇兵力会攻,不需要中央额外调兵。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毕竟过去三十余年了,人都换了一代了。大唐控制力衰弱的事情,慢慢都能感受出来。正如中原各镇一样,岭南、安南等藩镇的地方土豪、中下级土着军将的势力必然慢慢崛起,渐渐不听朝廷号令。



    莫再思带过去的三千党项兵极大延缓了静海军的这个进程。安南土着兵毕竟也是朝廷在册军士,二百多年下来还有惯性,叛乱自立这种事尚未取得上下共识,还没人敢发动。



    这个时候只需派区区一两千兵马过去,就能起到后世十万大军都难以起到的效果——说穿了,还是人心的问题,不能让他们的野心不受限制地膨胀起来。



    邵树德同意莫再思募兵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他想篡位。



    大唐倒了之后,这些边远军镇还听话吗?



    历史告诉了我们答桉:不一定。



    定难军算是听话的,还认中原朝廷,只不过北宋没玩好,自己出错把他弄丢了,养出了西夏这种玩意。



    归义军势弱,被回鹘灭了,其实他们是愿意听话的,毕竟外部威胁太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