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乡村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听着。



    种桑的利润还是高。一年得四五匹绢,以中原绢帛的质量,2500-3000钱是有的。如果都是十年的桑木,那也值四千钱,平均一年四百。碎木拿去做刀把、锥子,估计也有几百钱的收入。



    桑木年代越久越值钱,种到十五年,可以拿去制弓,更值钱了,平均一年可得千文。



    国朝初年均田制,国人认为“种桑百余树,种黍三十亩”,即可“衣食即有余,时时会亲友”。可惜均田制后来败坏了,那就没办法了。



    中原地区制造财富的能力,确实让人惊叹!



    在邵树德完成农业改革之前,居然还有人认为差不多的人口,朱全忠怎么比你还有钱。



    攻灭梁镇后,裴迪曾经和邵树德说过,新迁来河南府、汝州的西北人爱种果树,这习惯该改一改,宅园就该拿来种桑。邵树德许之,如今更坚定了他的看法。



    中原的自然禀赋,不是西北可比的。



    哪怕是发展牧业,中原也是远超西北、草原的顶级牧场,平均一个中原农民创造财富的能力比西北强出太多了。完成农业改革之后,西北将被完全比下去,以后可以以中原为根基了——当然邵树德暂时是不会这么做的,关西还是老底子,但关西生产财富的能力弱于关东也是事实。



    中原农田进行三茬轮作制改革后,粮豆产量会略有减少,但多了不少肉、奶、皮、毛,整体收入大大增加。宅园继续以前的经济模式,种桑树、榆枣、瓜菜,桑可养蚕,榆树三年即可卖荚、叶,五年可做椽,十年可做碗、瓶等器皿,十五年可制车毂——当然,也可拿来制作武器,比如弓、矛杆等。



    十五亩宅园,大概总共可种五十株桑树、十棵枣树、十棵榆树以及大量瓜菜,中原诸州,比西北更值得好生经营啊。



    给杖翁也赏了两匹绢后,邵树德离开了村子。



    乡村经济,粮食、果蔬、蚕桑、家禽、木材是以前的循环,今后可慢慢推广砖瓦、皮革、奶制品、羊毛等,生活会越来越好的。



    “大王……”王府西阁祭酒裴通一直等在村外。



    “你来作甚?送军报派手下人不就行了吗?”邵树德问道。



    裴通不敢说我想多凑过来拍拍马屁,只能道:“军情紧急,故亲自送来。”



    “说吧,我听着。”邵树德说道。



    “易定、成德二镇俘虏已经放回去了,晋兵放了五百。”裴通说道。



    “陈副使做事还是老道的。”邵树德赞道:“还有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