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土壤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r />     巧了,邵树德招待他的晚宴也有火腿。



    “工场的出现,不是我下一道命令就能有的。”刚刚从阿布思女儿身上爬起来的邵树德谈兴很浓,用有些得意的语气说道:“没人买,工场就开不下去,自然只能关门歇业。城东南那家火腿工场是张彦球的侄子开的,我早和他们说,把钱帛都放在库房里有什么用?能让钱生钱才是最好的。灵夏老牛越来越多,草原诸部还在不断输入牛羊,早就处理不过来了,只能上工场。”



    这种自然出现的工厂让邵树德非常欣喜,比他自己下令开一家工场要高兴一百倍。



    能够自然催生,说明有客观存在的土壤,这比你拔苗助长出来的更有生命力。



    首先第一个前置条件就是牛太多了,多到靠传统方式处理起来很吃力,只能想办法提高效率,这是生产供给侧。



    在需求侧,老牛的大量上市,使得牛肉价格逐年走低,草原部落的“倾销”更是让价格大幅度跳水。与此同时,因为灵夏多年安定,粮肉奶产量远超河南、河北,已经不需要那么多人去种地了,越来越多的人从事其他行业,而且从这些行业内获取的收入足以满足他们衣食住行的开销。



    你看,需求侧的市场也出现了。



    两方面条件成熟,便催生了许多新事物的出现与发展。在这其中,解决了吃饭问题才是最根本的,不然就需要把所有人都赶到地里去生产食物,不会有人去铁匠铺、砖窑场、林场、马车行等,小手工业者和工场工人的数目得不到扩大,消费人群就得不到扩大,工业发展就无从谈起。



    没有市场,你发展毛的工业,有规模有限的小手工业就不错了。



    “大王所思甚远,我不及也。”李杭虽然不是太懂,但还是下意识赞道。



    “罢了,跟你说这些无用。”邵树德失笑,道:“此去杭州,怎么样?”



    “钱镠急攻董昌,昌力不能支,退守州城。明、台、温、处等州作壁上观,甚至有相助钱镠者,我看董昌败亡在即。”李杭说道:“淮人方面,润州刺史安仁义、宣州刺史田覠攻苏州,钱镠败了一阵,但不为所动,继续攻董昌。”



    “钱镠是有魄力的。”邵树德说道。



    “钱镠有言,愿以兄礼事大王,合攻杨行密。”李杭又道。



    “先讨灭董昌,收取浙东诸州再说吧。”邵树德道:“杨行密占着他的浙西州县,钱镠定不会善罢甘休,若能在东南有所作为,并不是坏事。钟传可有什么说法?”



    “钟传本惶惑不安,但在看到杨行密与淮西折帅发生冲突后,又定下了心,不愿招惹杨行密。此行没能得到他的承诺,惭愧。”李杭说道。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