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驯化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王屋山这边,很可能要开建第二个植物园,毕竟这里的气候与灵州不一样。



    不同气候、土壤环境下,育种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因此这是非常必要的。



    “是。”江氏低着头应道。



    解氏见她可怜,也叹了口气,道:“走吧,去胡萝卜菜畦那边看看。”



    说罢,二人一前一后,到了另一处菜畦边。



    胡萝卜也是从西域胡商那里买来的。



    这其实是一种古老的“人造”植物,祖先源自欧洲的“野胡萝卜”和地中海区域的“巨胡萝卜”,经过人类长期栽种培育后,诞生了新的品种,就是如今的“胡萝卜”,在西亚一带被广泛种植。



    胡萝卜其实刚种下。这种植物喜欢冷天,一般在七八月种下,冬天收获。春天开种也不是不可以,但长势不好,收成不高。



    灵州已经有一部分百姓开始种胡萝卜了,这玩意相对耐干旱、耐贫瘠,产量贼高,一亩地收个几千斤不在话下,且冬季还在生长,能提高土地利用率——最绝的是,种胡萝卜不太需要治虫,在没有农药的年代,这可真是无与伦比的巨大优势了。



    与甜菜一样,胡萝卜也是非常优良的牲畜饲料。



    这两种农作物,邵树德打算在中原慢慢普及,造福天下。



    老百姓愿意喊他“邵圣”,可不仅仅是因为他能打胜仗,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邵圣真的极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至少在吃饭这件事上,大伙都承邵圣的情。



    民以食为天,能解决或者部分解决吃饭问题,这贡献和声望,可不是什么其他东西能比的。



    这就是邵树德一直在追求的“不会消失”的东西。



    你发明蒸汽机,没有存在的土壤,它会如同隋代的水车一样慢慢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但三茬轮作制这种高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不会消失,因为人人都会用。



    引进、培育的种子也不会消失,因为人人都爱种。



    培育的优良种畜也很难消失,因为确实好,人人都爱养。



    农学系统的学生也从邵树德口中得知了“基因”一词,他们现在也有些概念了。知道所谓的基因对应着性状,他们的工作就是做基因的排列组合,尽可能培育出更好的牲畜和农作物品种。



    王雍最近就在写书,打算把这些知识提炼出来,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