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军队的战斗力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该训练训练,该打仗打仗,不服劳役就是不服劳役,谁也别强迫我。钱粮给足,我替你卖命。



    这是一种相对健康的状态,谈不上多好,但我想,总比把士兵揉捏得跟面团一样,完全不敢反抗要好。



    他们是人,不是机器。面团一样的士兵,面对上级军官的随意**、剥削乃至杀戮,面对文官克扣后勤,他们都不敢反抗,处境艰难。这样的兵,你指望他们反抗外敌吗?不现实。



    多说一句,以前有人提到制度。其实你们翻翻明朝的制度,允许文官那么苛待武人吗?恰恰制度不允许这么做。



    但文官就敢!一个七品县令,你要多大品级的武将在他面前,才不自卑?游击?参将?副将?总兵?



    大家都玩弄这种制度,苛待当兵的,这其实是武人地位低下的体现,也是社会风气和价值观的体现。



    宋代有“东华门外唱名方为好男儿”,明代有把客军遛狗一样赶来赶去,不提供粮食。这些事情,其实都是社会风气的缩影。即大家鄙视当兵的,他们地位低下,所以有制度也没人执行。这样一种情况下,士兵们如何保持相对高昂的士气?还有战斗力吗?



    把军队当救济院,那是不行的。



    把军队当丐帮,也是不行的。



    ……



    再谈一谈所谓的“开国精兵”,主要是说北宋初年赵匡胤这支假的开国精兵。



    朱温在攻灭山东二朱之后(897),大力整编军队,汰弱留强,将部队压缩到0万人以内,当时有16-18万步兵、1.8万骑兵。



    后梁开平元年(907),朱温进一步整编,置左右龙虎、左右羽林、左右神武、左右龙骧、左右天兴、左右广胜六军,此时已压缩到15万人以内。



    9年10月,李存勖奇袭灭梁,但河东实力较弱,兵少,后梁禁军主力去进攻河东本土了,在黄河北岸,未来得及赶回来,后来都投降了,实力未损。李存勖以少量河东兵编入禁军,共分为禁军(还是那六军)、侍卫亲军(银枪效节、铁林、从马直、金枪)两大部分,兵力没有显著的变化,后梁官员、将领大部留任,属于和平过渡。



    再后面的后晋、后汉、后周,基本大同小异,汴梁禁军主体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



    当然,每一代皇帝也都试图整顿禁军,比如吸收藩镇精兵入禁军,开除乃至杀死不合格的将领,但基本都只能有一时之起色,动不了根基。



    960年,赵匡胤兵变,夺了孤儿寡母的“鸟位”,你算算,这支汴梁禁军存在多久了?



    六十年了!这是开国精兵吗?



    其实我们有一个绝好的参照对象:神策军。



    神策军最初是河陇边军,规模只有千人。安史之乱后,神策兵马使卫伯玉率军赴援京师,后来他结识了宦官鱼朝恩。



    乾元二年(761),神策军驻陕州,对抗史思明,屡次胜之,表现出了较高的战斗力,监军就是鱼朝恩。此时的神策军,严格来说是陕州的藩镇兵,并非中央禁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