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安排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施外,人员没到位也是重要原因。



    征召的农学生还在赶路,各级官吏也在路上,尚未及赴任。即便到任后,也需要时间熟悉,今年多半是赶不及了。



    办一件事,合格的干部永远是最缺乏的啊!尤其是他想推行三茬轮作制这种与众不同的农业生产模式,这方面的人才只有灵夏有。老渭北镇、陇右镇、邠宁镇之类的藩镇,其州县虽然也开办了农学,但水平参差不齐,不如灵夏远甚。



    “待河阳有点眉目之后,我非得让某个表现出色的农学博士当上州刺史。”邵树德恶狠狠地一挥马鞭,说道。



    宋乐跟在后头,闻言失笑。迄今为止,经学还是最受欢迎的,众人挤破了头进去。如果农学真出一个刺史,那可真了不得了。



    不过好像也没什么?这年头武夫满天下当节度使、刺史,大伙早麻木了。农学博士的谈吐好歹还算文雅,勉强算自己人吧。



    “不光当刺史,以后还得提拔做宰相。”邵树德又说道:“农事不强,什么都办不了。”



    他说这句话是认真的,是真的考虑日后让一个农业系统内有较大功劳的人当宰相。



    食品生产是一切的根本,你若还存着一丝推动社会进步的念想,那就想尽一切办法提高农业产量吧。这比搞发明创造靠谱多了,食品产量提高之后,社会才能供养更多的从事医学、文学、艺术、音乐、工业等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



    这类人多了,社会风气就会慢慢从保守转向开放,才能迸发出更先进的思想,社会才有可能进步。



    种子收获比在1:4的时候,你只能搞搞农奴社会。



    在1:7、1:8的时候,文学、音乐开始多了起来,但本质并无改变。



    到了1:12的时候,商业就会繁荣起来,社会风气慢慢改变。



    1:16以上,集中生产的工场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食品产量,是推动文明进步的根基。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半世纪,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已经下降到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的人被解放出来,从事哲学、文学、艺术、工业、美术、航海、殖民等各项工作。



    而工业革命开始前一百多年,欧洲农业技术突飞猛进,亩产量大幅度提高,英国、法国、联合省的种子收获比普遍提高到1:12以上。此时的中国北方(明朝中后期),绝大部分农田产量达不到这个标准,仍徘徊在1:6、7左右,也就是亩产百斤出头。



    将大量人口从地里解放出来,才能推动哲学、艺术、工业领域的进步,不然就还是中世纪。



    没有食品产量的大幅度提高,推动古代社会进步,那就是意淫扯淡。



    “先生建议可收羊毛抵税,我原本是不同意的。”邵树德停下马来,说道:“但后来想了想,单靠官营牧场培育多毛羊种,怕是太慢了,不如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