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前出之基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不足百户。整个河清县,按户籍黄册来看,也就八百户左右,而今多逃散到他处了。”



    “还是要恢复户口,发展生产。可惜,汴军未必让我如意。”邵树德叹道:“让封渭来见我吧。”



    封渭在外“公费旅游”很久了,天平、泰宁、感化、平卢、魏博五镇转了一大圈。说实话,成绩不是很如人意。但这不怪他,因为有的人就是脑子不好使,比如青州王师范。



    县衙内破败无比,焦黑一片,连张好点的坐具都没有。



    亲兵们搬来虎皮交椅和案几,卢嗣业、杜光乂二人带着一帮手下,直接坐在蒲团上办公。



    封渭匆匆赶了过来,行礼道:“参见大帅。”



    邵树德仔细看了看他,四五十岁的人了,在外奔波这么久,与人勾心斗角,确实很不容易,鬓角白发都多了不少。



    “大郎辛苦了。”邵树德说道:“君有此功,我欲表为河南尹,今后便不要出外奔波了,安心整治地方吧。”



    作为妻族,封渭愿意干事,勇于干事,没有想着混日子攒太平功劳,这就已经让邵树德很满意了。今后只要不出差错,定然会有造化。



    “大帅有命,自当从之。”封渭谢道。



    陈诚坐于一旁,解释道:“封使君可暂寄治河清县。”



    封渭了然,和他猜测得差不多。



    处于夏军控制下的河南府属县,就只有河清。他这个河南尹,就目前而言,与河清县令没甚差别。



    原本的河南尹自然是佑国军节度使张全义了,但他已出任河阳节度使,河南尹的职务交予何人,尚未可知——因为战争,道路不通,宣武使者暂时无法抵达长安。



    “河清县,我会迁移民户,且耕且战。”邵树德继续说道:“河清在手,王屋、垣县安枕无忧,可放心耕牧。亦可为我军前出之基,汴军需重兵布防,被动无比。若我是朱全忠,定会调集大军围攻,非得收复此县不可。这个河南尹,做得可不容易。”



    “若无殊功,如何得享富贵?”封渭明白此事的重要性,立刻表态道:“某今日便召集县衙旧人,清查田亩、户籍,将诸事理顺。”



    “时间紧迫,我已行文河中,裴氏、柳氏、王氏会举荐一些老于事务的杂任吏员前来帮你。几个佐贰官员,将由银州经学选派,快马赶来。”邵树德点了点头,道:“河清已下,后面便要论功行赏了。河渭蕃部损失不轻,第一件事就是给他们分地。先一人二十亩,后面有战功之时,再分。”



    “遵命。”封渭应道。



    邵树德在县衙内一直待到晚间,随后出了城,巡视军营。



    河清县城墙在修缮、加固,蓼坞码头也在紧急修缮,并加修一道城墙,正好做个小仓城。



    来自河中的夫子与部分蕃人老弱妇孺一齐上阵,野外灯火通明,彻夜不休。



    四月初二夜间,第一批来自陕州的粮食冒险抵达蓼坞码头,邵树德大大松了一口气,亲自前往码头迎接。



    所谓的“冒险”,其实是有双重含义的。一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