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来都来了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来都来了,抢一把就走,委实不过瘾。不如先据了州城,招降纳叛,然后北上淮水,威逼蔡州。”王崇对赵匡璘说道:“打蔡州,不比打汝州方便多了?”



    “王将军所言极是,先入申州再说,实在不行,再做计较。”赵匡璘应道。



    打扫完战场,押着俘虏抵达申州城下时,已经是后半夜了。



    崔休在城下喊破了嗓子,最终城门才不情不愿地打开。那吱嘎吱嘎的声音,听着就满是迟疑。



    抓获的百姓放了,现在人手不足,每一分兵力都十分宝贵,两千多随州兵几乎全进了申州,第一时间控制粮仓,明日还要派人下乡征粮。



    豹骑都固然能打,但那些马儿实在太能吃了,数量又多,不多屯点粮草,真遭不住。



    赵匡璘甚至怀疑,以申州如今粗陋的治理水平,是不是供应得起这一千具装甲骑,感觉有点悬。



    “先遣人向折帅报捷,再整编降兵。”王崇一锤定音,赵匡璘自无意见。



    ……



    襄阳,楚国之北津。渡汉水之后,自南阳出方城关,通周、郑、晋、卫。



    中有伏牛山、桐柏山所阻,地势艰险,唯伏牛山东南麓有一条狭窄逼仄的带形平地,西南与南阳盆地相接,西北与河南相接,算是最好走的一段,是南北交通走廊。



    方城,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楚国巡视北方防线,自伏牛山、桐柏山到列长山,发现这段天然防线之中有缺口,就是方城山,于是在此隘口筑城,堵住这条南北走廊。



    隘口之外,是汝州叶县。隘口之内,是唐州方城县。



    这条路,自秦汉以来,被称为宛叶走廊。南北交兵,大多数时候都不约而同地选择走这条路,少有例外。



    刘邦自洛阳下宛城,走这条路。



    刘秀起事南阳,王莽遣王邑等出昆阳(叶县南),与刘秀遇,败还洛阳。



    刘秀自堵阳(方城)征邓奉于南阳,也走这条路。



    后汉末,曹洪击荆州,战于舞阳、叶县;刘备屯新野,进兵叶县,设伏败夏侯惇。



    南北朝时,陈显达讨桓天生,卢渊攻南阳,魏孝文帝攻襄阳,皆战于此。



    折宗本的两万人马从故宛城、今南阳县出发,经博望故城,走了一百二十里至方城县。



    出方城县东北行,九十里至方城关,此时已是十月底了。



    方城关建在方城山东麓隘口,关外草木幽深,人迹罕至,但却平坦易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