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自己人的出路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越大,百姓越来越多,对政务人才的饥渴始终得不到满足。让自己治下的官学学生们多条出路,到长安见识见识,开阔下眼界,多些感悟,总比学成后就在本乡本土干到死要强。



    邵树德选拔人才有个偏好,那就是一定要有全局视野。没出过远门,没有在外游学经历,没在不同风土人情、不同地域文化的各州生活过的,一般都受不到他的青睐,除非才能异常出众。



    他现在有几个倚重的心腹。



    卢怀忠,淮南人,南方经历有,西北经历也有,还驻守过河陇、兴元,经验丰富。



    陈诚,淮南人,到长安考过学,在昭义镇幕府当过中下级僚佐,见识丰富。



    宋乐,河东人,年轻时游学各地,后来到长安考学,不中,又投入丘维道门下,一起到丰州当监军,随后在征李国昌父子的过程中与邵树德结识。



    李延龄,丰州人,早年到朔方、泾原等地防秋,后来跟着邵树德入河东打仗,这些年转官各地,为人圆滑,有情商。



    任遇吉,少年时随父流放丰州,本河北人,有河北、关北、河东、关中的征战、做官经历。



    赵光逢,京兆府人,早年生活经历比较单一,一直在关中。但这些年跟着他跑动跑西,见识自然不一般。



    李唐宾,河南人,这位几乎是南北方都转战了一个遍,阅历不是一般地丰富。



    这几个都是他最信任文武官将,所谓核心圈子的主要成员。他们的眼光、见识,自然比大半辈子都在本乡本土的人强多了。



    邵树德起家的五十人里,其实还有不少是被流放到丰州的犯人后裔。全国各地的文化、思想在这里碰撞,使得他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比较丰富,不会囿于单一的角度。



    “灵武郡王既有意增录进士员额,消息传出后,定为天下士子称颂。”骆全灌拍了一个马屁,笑道:“不知道多少考了十余年不中的士子要喜极而泣了,可尽收人心矣。”



    邵树德笑了笑,又问道:“授董昌越王之事定下了吧?”



    “定下了。天使已经出发。”



    “越王府官署的规制如何?”邵树德不动声色地问道。



    国朝的亲王封爵制度,玄宗朝是一条分界线,前后政策迥异。



    贞观十一年,太宗决定封建。



    共封了荆州都督荆王元景、梁州都督汉王元昌、徐州都督徐王元礼、潞州都督韩王元嘉、遂州都督彭王元则等二十一王,“所任刺史,咸令子孙世袭”。



    但大臣们激烈反对,只实行了两年,便取消了世袭,但诸王外刺制度还继续施行着,只不过需要迁转,同时不能世袭了。



    玄宗继位后,废了此项制度,他将诸王全部软禁在长安,只遥领刺史。软禁之地当时叫“十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