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说客(为盟主小龙V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过你?就连汝妻,亦是先父帮忙说上的,你怎么敢降?”



    “大厦将倾,非人力所能挽回。”赵岑面有愧色,但还是说道:“叔父,我入城之时,见城内行人稀少,百业凋敝。稍稍一打听,方知前些日子,城中豪富权贵,已经大车小车出城躲避。此等祸乱人心之举,叔父为何纵容?是不愿耶?还是不能耶?”



    赵匡凝语塞。



    从小江口惨败而归之后,本就应该立刻召集人马,将城外粮草运进来,将百姓疏散,做坚壁清野之举,然后紧闭城门,一心死守,待敌自退。



    可他一样都做不了。也就得知夏贼骑兵出现在襄阳左近之后,才勉强关上了城门,为此还惹得很多人不满。



    城内但凡有点影响力的,基本都在得知消息的当日就跑出去暂避了。他们知道夏贼不胡乱杀人,也就四处派捐,损失点财货罢了,这都是小事。



    相反,如果留在城中,一旦大军围城,日夜猛攻,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守军军士们可不管你是什么身份,说不定就冲进你家奸淫掳掠,军官能制止吗?未必。



    城破之后,万一夏贼伤亡过大,要报复呢?



    留在城中俱死,是很多人不愿意的。



    但他们的出城逃窜,很显然会影响守军的士气,赵匡凝连这点都制止不了,或者说不愿制止,很显然是无能的表现。



    “叔父,我也不诳言,随州四县已降,今日我是来做说客的。”赵岑很光棍地说道:“想必叔父亦知,事到如今,不出点血是不行了。钱帛之事就休提了,没用的,人家也看不上这点。襄州七县,遍地稻熟,折宗本便是不攻城,只遣人去割稻,便可军中足食。邓城、谷城、宜城等县纷纷请降,钱帛亦是不缺。叔父所有者,无非是襄阳这座孤城,外加一点人心罢了。”



    “邓州赵璆、唐州赵璠,或还顾念一点叔翁当年的栽培提拔之恩。将士们,或还记得叔翁带他们打进襄阳,人人娶妻生子,安居乐业的旧情,这便是叔父所据有的人心了。”赵岑说道:“然恩情薄脆,人心易变,这世道多的是狼心狗肺、不念旧情之辈,时间拖得长了,让人看到叔父的虚弱,便没人听话了,这人心也就成了泡影。”



    赵岑所说的人心,可以是藩镇,也可以是朝廷。



    朝廷虎皮被扒下之前,大家都很听话。得了好处的还很感激,上供不辍。



    可虎皮被扒下之后,人人嗟叹,原来朝廷到这副地步了。



    这时候人心就开始流失了,但不是一下子流失的,因为人的思想变化需要一个过程。但无论如何,这是个趋势,时间一长,忠心不可避免减少。这从如今上供的藩镇每年都在减少就能看得出来,朝廷在慢慢失去天下人心。



    小江口惨败后,赵氏在山南东道的统治遭到了巨大的危机。



    若不是驻守各地的刺史、军将,要么是赵氏族人,要么是赵氏提拔的旧人,凝聚力相对较高的话,早就分崩离析了。



    赵匡凝仔细咀嚼着这番话。



    赵璆、赵璠现在还听话吗?现在或许还能听,但将来呢?时间拖得越长,人家就越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