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成果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纯粹是挂羊头卖狗肉嘛。这完全就是给蕃人提供体制内的升迁机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大帅,都护府设立后,编户齐民还如何展开?”陈诚问道。



    “适宜农耕之地,慢慢减少部落使的数量。”邵树德说道。



    陈诚了然,这是对人口三万以下的部落下手,慢慢蚕食。大部落、边境部落就不管他,几个历史遗留问题,如六大巡检使、横山两姻亲部落,估计短期内也不会动手。



    其实邵树德想得更多。



    出征打仗,表现好的部落,可以赏赐财货。表现差的,就罚没丁口。



    他已经打算整修胜州理所榆林县的榆林宫,此为隋炀帝所置。以后罚没的丁口,就统一安置到榆林宫附近,作为他的直属部落。



    严格来说,这已经逾制了。



    行宫,那是皇帝才有的。邵树德有什么资格据有行宫?只不过实在没人管罢了。



    最高统治者拥有私人部落,那可真是太重要了。



    国家承平以后,肯定大兴文官政治,那么如何保证皇帝不被文官系统操控,大权旁落呢?



    首先得保证安全,不能不明不白死去,比如被宫女勒死,失足落水,吃药吃饭暴毙等等。



    那你就得有自己人,还是得不被文官控制的自己人,由皇室自己管理的直属部落就比较合适。不然的话,连“锦衣卫”都指挥不动的皇帝,想干点事都不行,岂不憋屈?



    “此制先选官运行起来,再慢慢完善。以后诸司肯定要增加的,某就想加个宫帐司。想要一劳永逸解决草原问题,光靠打杀肯定不行。”邵树德说道。



    陈诚、赵光逢二人都有些皱眉,但也没有太多抵触心理。



    国朝的蕃官、蕃将,实在太多了。朝廷也没怎么歧视他们,只要有功劳,就可升官。正常纳贡、出丁的,也是大唐子民,风气之开放,确实令人惊异。



    五月初十,邵树德下令整修榆林宫。会盟诸部各出一些丁口,凑三千户,统一迁移到胜州榆林宫附近放牧,由即将成立的宫帐司管理日常民政事务,军事则由亲军司负责。



    各部头人有些不愿,但这其实就相当于募兵,不从也得从。



    对邵树德在吐谷浑诸部中增强了影响力这件事,赫连铎忧心忡忡,但白义诚倒没什么,反倒私下里劝赫连铎看开点:李克用再攻来,谁来救?朔州还是朔方军帮忙收复的呢。



    五月十二,大军依次启程。



    此番出征,缴获牛羊马驼四十余万,会盟诸部又进献了二十余万,总计约七十万头,折合成羊,大概一百六十万羊单位。给十三万大军发赏,马马虎虎。



    最大的成果是增强了在云州的影响力。



    白义诚暗中输诚,赫连铎在幽州与朔方之间摇摆,但实际上倾向于朔方多一些。没办法,邵大帅兵多,太吓人了。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