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碰撞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一些。



    李克用来了之后,基本还是这个格局,只不过沙陀和昭武九姓胡人的数量更多,加起来已经超过了其他部族。



    此番北上的五将,康君立、安元信、史俨祖上都是昭武九姓出身,后被沙陀收编,李嗣源说不清楚自己的族属,但目前算是沙陀人。就一个李承嗣,河东出身,巢乱后,李克用被短暂任命为忻代观察使时加入的。



    河东骑兵大举北上,应该是出乎朔方军预料的。



    不过他们的斥候散布得很广,非常机警,远远地就发现了这支从云州北上的部队,没起到突袭的效果。



    突袭不成就硬打!邵树德就在北面,看你敢不敢放我们过去!



    应该说,河东骑兵确实摸准了银枪都的心理。



    汉军北上草原,匈奴人散开驰射,汉军的骑马步兵“下马地斗”,被动无比。可一旦摸到了大人物甚至是王庭所在地,匈奴人就没法游斗了,只能放弃自己的优势,用短处去拼汉军的长处,如此焉能不败?



    我有强弩,你没有。



    我有铁箭,你还在用骨箭。



    我有铁甲,你连皮甲都没,还是皮裘。



    我不用干活,经常训练,你还要为生计忙活。



    来和我打!



    银枪都是离合之兵,按理来说没有义务正面对抗敌方的冲击骑兵,至少在他们的枪术练好之前没必要。



    但王崇确实不敢放人过去,他怕万一。



    不过草原骑兵也不是一点肉搏能力都没有。在归顺邵大帅之前,回鹘人就普遍使用马刀、铁骨朵、铁剑、长矛之类的杂七杂八的近战武器,此时长枪用得不顺手,还可以拔出这些副武器作战。



    河东骑兵,五米长的马槊也很少,多是两米短马槊,即李存孝那种放在大腿旁边的“髀槊”,此外还有很多人使用铁挝(zhuā)、铁锏、马刀。



    放弃五米长马槊,换来了马上开弓的机会,如何抉择,全看你自己。北魏鼎盛时,军中有四十万会骑马射箭的人,凭此大杀四方,国朝太宗也非常重视“马射”,他的亲兵要考核四次骑射,过关才能入选,因此很多人是舍不得丢掉弓箭的。



    银枪都使用在很多人看来“易断”、“劣质”的细长轻便长矛,外加弓箭,试图兼具两者优点,但终究还没练成。



    战斗还在继续。



    李嗣源一马当先,挥舞着铁挝,挡者披靡。



    他身后跟着两匹空跑的战马,坐骑乏了,立刻换到另一匹上面,再行厮杀。



    再后面是数百精骑,人人皆着重甲,马槊、长枪连刺,银枪都的轻甲骑兵抵挡不住,纷纷向两侧绕去,使用夹射战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