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布告中外之三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是知道一些内情的,还与齐王在酒桌上聊过,知道很多东西。



    据齐王所言,唐宣宗那会,全国各银矿课税,每年课银二万两——唐代银矿,私营、官营、官私合营皆有,一如盐池,老百姓也可以捞,政府并不专营,只课税。



    以银税来倒推,一年产银不足八万两。



    唐初的产量更小,一年不足二万两,有唐一代三百年,平均每年也就五万两的样子。



    大夏的白银产量比唐末十万两出头大了一些,毕竟加入了河陇、辽东、云南很多新地盘,但也很难超过一万斤(十六万两)——北宋鼎盛时期年产银80万两(宋制,一两约合40克,比唐制略小),平均50万两,但大多数并未流入市场,主要“岁赐”给了辽国、西夏。



    一万斤白银,按照大夏开国后铸造的新银币来算,每年也就铸个18万2800余枚。



    这点量是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因此只要朝廷放出一批银元,定然会被商人们慢慢套走。



    朝廷固然在其中赚了点小钱,每年铸币税收入折合成铜钱,大约八万缗的样子——如果不算白银本身价值的话。



    但说实话,比起整顿混乱的商业秩序,朝廷根本看不上这点小钱。



    “圣人此番加尊号,我觉得实至名归。”河北商人闻言也叹了口气,他知道大夏缺白银,缺得很,不过圣人推出记账货币和银元这两个一虚一实的东西,依然让商徒们的日子好过了许多,因此他说道:“有人提议今上可为咱们商家的新祖师爷,我读书少,不甚了了,就想问你一句,如果在家中供奉圣像,可违制?”



    “这……”拓跋矩被问傻了,他也不知道。



    “你见过圣人吗?”他问道。



    “多年前在白司马坂远远见过一次。”商徒说道:“音容笑貌……呃,不谈这个了,哈哈。”



    拓跋矩也觉得这个话题很危险,转而说道:“昨日坊市中来了数十日本商徒……”



    “你遇到了?”河北商徒眼睛一亮,问道。



    日本商人如今的形象,完全就是人傻、钱多。



    他们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竟然在自家挖出了不少银矿。且听海商传闻,银矿、铜矿还在陆陆续续的发现之中,简直没个尽头,不知道地底下埋了多少。



    经过几年的开采,现在日本人是真的“嚣张”——



    以前抠门得很,甚至不愿住旅社、客栈,茅草堆里也能对付一宿。但现在么,吃最好的食肆,住最豪华的旅社,出手大方,说话声音响亮,一副土财主的模样。



    “他们带了几千斤银块,在东海坊市内开立账户,直接惊动了市舶使。”拓跋矩说道:“我听人说,一共来了五六艘船,船上所有货物加起来,都没那些银块值钱,这次估计要大买一通了,不知道这块肥肉落到谁手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