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打醒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
    不专业的人,干不专业的事,就会出现这种结果。



    所以,给官员扫盲,让他们建立初级的金融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陛下,有没有办法现在就弄到大量白银?”杜晓突然问道。



    “没有办法。”邵树德笑着指了指他,道:“国中有银矿百余,稳定产银者不过三四十,大量产银者不过寥寥几处罢了。而周边呢?小的白银来源不谈,就说大的,目前仅有日本一处。而且他们发现银矿才几年,水平也很差,朕都替他们着急,有银子挖不出来,提炼出来的白银质量又差,唉!”



    “洛阳流言,吐火罗人那边有大银矿,不知……”



    “不是流言,是真的,那地方叫潘杰希尔山谷。”邵树德说道:“可能不比日本银山小多少,当然,这只是猜测,朕也没去过,不甚清楚。”



    “那能不能……”



    “哈哈!”邵树德大笑道:“当初西征的时候,你们一个劲地劝。怎么?现在着急了?”



    杜晓有些尴尬。



    “其实没用。”邵树德突然叹了口气,道:“白银是需要积累的。即便潘杰希尔山谷、日本银山都归朕,又有什么用?没个上百年的持续白银流入积累,又怎么够用?朕老了,等不到那一天了。”



    其实,邵树德对大夏经济官员的要求很低。



    如果哪一天,流入大夏的贵金属足够了,可以进入白银时代时,朝廷开始铸造法币(银币)。



    别他妈的再用金银块了。



    金银块不是货币,法币才是,这个概念一定要捋清楚。



    他相信,只要搞清楚了这种概念,官员们是有铸造法币的冲动的,因为可以收铸币税。



    法币推行之后,为了收铸币税,朝廷又会严禁民间私铸货币,并打击使用金银块交易的现象,这都是在西方历史上发生过的事。



    而积累了大量法币的商人,也不会选择将其熔掉,因为这样会产生亏损——假设官方规定一元法币可兑换一两银子,但实际上,一元法币的重量往往达不到一两的程度,且其中还含有10-20%的贱金属,这就是铸币税的来源。



    明朝连铸币税都不会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通货》这本书,既普及了概念,又给后人指出了朝廷的一个重要财源(铸币税)。



    邵树德相信,应该没人会傻到不推行法币了……吧?



    “你们现在还反对朕在西域折腾吗?”叹气一番后,心绪刚刚有点低落的邵树德,勐然想起了渤海王后高氏主动伸出的白花花的屁股、小辣椒蔡邦氏对他龇牙咧嘴的样子,精神一振,我还没老,我还玩得动女人,于是换了一副口吻,道:“西域对大夏十分重要,万万舍弃不得,你现在认识到了吗?”



    杜晓默然片刻,起身行礼,道:“陛下,臣见识浅薄,今知错矣。”



    邵树德看了他很久,赞道:“杜卿胸怀天下,果为良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