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最后的布置与离开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征,不是缴获大批牛羊粮草么?”严可求说道:“还请拨发一部分,臣可多安置些中原百姓。”



    “北庭驻扎了这么多兵马,不需要消耗牛羊粮草么?”邵树德反问道:“尹州赵凤上疏,提及‘商屯’之策,你或可想想办法。放心,这钱朝廷在洛阳给付,庭州提供些方便即可。”



    “商屯?”严可求思路没打开,不明所以。



    邵树德挥了挥手,让人把赵凤的奏疏给严可求看。



    他自己则来到山脚下,看着潺潺流淌的小溪。



    这些都是季节性河流。春暖花开之后,高山冰雪融化,汇聚成河,流淌而下,给农作物生长提供水源。



    事实上一直到后世,这都是新疆极其重要的农业用水来源。



    北庭适合屯垦的地方,其实主要就集中在天山脚下,这从唐代军镇、守捉沿着山麓一字排开就能看得出来。



    在他的规划中,收编的各部落在北边放牧,编户百姓在天山附近种地,相辅相成,作为朝廷在北庭的两大根基。



    没有部落,农耕区就将在一线直面游牧部落的侵扰。



    没有农耕,部落区在面对北方游牧部落时,便没有充足的给养。



    两者缺一不可。



    方才严可求提及去年抢掠到大批牲畜、粮食,确实是事实。而且不光这些,邵树德去年还在碛北、碛南草原征集了大几十万牛羊,养完膘后,送了一批去南疆,但那边暂时不缺粮了,就停止了输送,大部分养在北庭草原上,由符存审代管。



    北庭行营手里的粮食、牛羊还是充足的,甚至可以说非常充足。毕竟这是一片在准噶尔时代可生活七十万人的地方,而今只有十余万人,资源远未到极限。



    南疆以现有资源计,如果不开发新的绿洲,不改进农业设施(如修井渠),大概也就只能生活五十多万人口,极限七八十万。



    整个新疆,加起来不会超过一百五十万,这是基于目前的基础设施、开发程度、安全形势等多方面因素下的人口承载力。



    当然,时代是一步步发展的。



    西汉时期,西域都护府辖区内有126万人口,其中位于今中国境内的不到一半,也就是60万人上下。



    到了南北朝时期,新疆经历了大发展。尤其是诸凉因为偏处一隅,对西域十分重视,投入了不少资源,将原本无法利用的土地也利用了起来。



    前秦吕光率七万大军讨平西域时,龟兹等地都可出动五万大军,倒推其人口,当在15-20万人之间。整个新疆的人口,在彼时已突破百万。



    天宝以后,战事频繁,新疆人口锐减。



    大夏接手的这副烂摊子,疏勒、姑墨、龟兹三军镇下辖约29700户、不足12万口;焉耆、高昌、尹吾、北庭四正州,不足33000户,16万400余口;北庭诸部落,加起来11万余口;另有府兵极其部曲将近1.6万户、7.7万余口。



    总共47万人,便是全部家当了,如果算上于阗国的话,人口会超过六十万,但还是很少。



    最关键的是,人种构成的比例很不平衡,汉人很少。即便把所有黄种人都算进去,白人仍然是多数人口。



    “看完了吗?”邵树德转了一圈后,回来问道。



    “看完了,臣觉得可行。”严可求说道。



    “那就开始试行。”邵树德说道:“北庭行营的牛羊,你就别打主意了,朕有大用。但庭州,你好好屯垦,这是一处肥美之地,无需多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