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直插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郊听到禀报后,也惊了。



    当然,他有点经济常识,知道这么多绁布一下子涌入中原,价格是要暴跌的,但——还是很赚啊。



    绁布之外,还有六七万匹柘蚕绸,却不知价值几何。



    在他身旁的杨诏对“南蛮”二字充耳不闻,谄笑道:“王将军有所不知,弄栋城乃唐故姚州,南诏夺得此地后,迁走汉儿,又从洱海迁来百姓,这些人爱种吉贝,喜织氎布。就连南诏国主的龙袍,都是用此物织成。”



    “这却是我孤陋寡闻了。”王郊说道。



    在他印象中,西域也爱种此物。于阗国进贡的礼品中,就有许多白氎。



    敦煌那边似乎也种了一部分,且种植历史悠久,但规模很小,与灵州司农寺的吉贝园相彷。



    合着大夏周边都在种这种东西,但大夏才在灵州有那么一小块田地种吉贝。他怀疑蛮人的绁布织造技术已经远超大夏,毕竟他们搞了几百年了。



    “缴获之财物,尽皆造册,统一看管起来。谁敢擅自伸手,立斩无赦。”王郊喊来亲将,让他立刻下去传令。



    军中自有法度,战利品统一分配,不然岂不乱套了?饱掠重负之下,谁还愿死战?



    亲将立刻前去传令。



    王郊又思考起了下一步的行止。



    弄栋城是他率军攻破的,斩首八百,俘三千人。



    作为沟通两京的重要城池,未经激战就打下来,让他有种不真实感。不过考虑到南诏主力已经覆灭,这又在情理之中。



    看看被俘虏的人就知道了。四五十岁的老人一大把,偏偏能战的还是他们,因为年轻时上过战场,有一定的军事经验。



    年岁较轻的数量也不少,但多为临时拉起来的农夫、市人,战斗力就一言难尽了,反正最先溃散的就是他们。



    南蛮,确实油尽灯枯了,至少在弄栋节度使辖区是这样。



    “杨将军,你是本地人,觉得接下来该如何进兵?”王郊拉着杨诏坐下,虚心请教。



    有没有本地人带路,效果绝对是两样的。



    他作为先锋讨击使,带着万余兵马渡河,在杨诏所领之会川都督府数百军士的引领下,经末栅馆、加毗馆、清渠铺,狂奔一百七十里,随后飞夺绳桥,夜间进兵,铁骑突袭阳褒馆,杀贼千人,再翻越山岭,攻破弄栋城。



    全程三百七八十里,且战且走,只花了不到十天时间。仔细算算,比正常行军还快一线,几让人误以为他们不是在敌境战斗,而是在本方境内郊游。



    没有人带路,不可能有这个速度。



    没有人劝降,不可能这么容易。



    没有人指点哪里有钱粮物资,这会怕是还在浪费时间寻找补给。



    杨干贞、杨诏兄弟的功劳,其实不小了。



    “将军,据斥候奏闻,伪帝郑仁旻刚刚逃回大理,正在大集兵马,意图顽抗。末将以为,不要给他喘息之机,当一路追下去,一战克之。”杨诏说道。



    话说这郑仁旻是真的倒霉。七月中旬渡过泸水,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