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核心科技成果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王溥答道。



    邵树德笑了笑,道:“郑凝绩有几个儿子?”



    “有五子。长子操持家业,招募蛮獠耕种,次子、三子自小习武,训练庄客,四子出外做买卖,五子学问有成,被诸多蛮獠洞主奉为座上宾,教习其子弟诗书文章、为人处世之道。”王溥答道。



    “好一个地方豪强。”邵树德赞叹道。



    同化,离不开诸如郑氏这类大家族的功劳。



    蛮獠还处于刀耕火种的状态,他们改善了当地的农业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威望。同时身份尊贵,更容易带动蛮獠学习中原礼仪、文化。



    前唐时喜欢往房州流放官员,甚至连唐中宗都被流放到了那里。几百年下来,房州从一个全是蛮獠的地方,在没有官方移民的情况下,仅靠豪门贵族中的倒霉蛋,就慢慢文学渐兴,礼仪渐成。



    当地的纺织技术据说还水平挺高,别具一格,因为当年唐中宗、韦妃过去时带着不少服侍他们的乐人、舞女、厨师、马夫、工匠之类的人员——普通人流放,与贵族流放,显然不是一回事。



    “录郑凝绩第五子为秦州夜郎县令,他若敢去,就去上任。若有亲朋好友愿去的,可从黔州支取一定钱粮。”邵树德看向王溥,道:“朕受人恩惠,缅怀思之。卿受人恩惠,思欲报之,朕感同身受。”



    说完,看着诸葛爽、蒋德温二人经常坐的老树下的座位,叹了口气。



    王溥躬身行了一大礼。



    ******



    一路走过鄜坊诸州,抵达绥州时,已经是七月初了。



    绥州是个小城,也是邵树德的起家之地。



    当年他带着经历过残酷战争的军士驻防于此,作为夏绥镇的外镇军,多番操作之下,获得了第一桶金。



    “拜见陛下。”城外的蒙恬墓附近,绥州大小官员、横山党项酋豪尽皆拜倒于地。



    邵树德令他们起身,温言抚慰。



    “绥州城当年小得没有立锥之地,而今居然有十里城周,市面也繁华了不少。朕看了,心怀大慰。”邵树德说道。



    绥州在这三十年间的变化其实很大。



    当年他迁移关东移民,又后送了不少巢军俘虏,宋乐于此兴修水利,开垦荒田。



    三十年过去了,城市范围扩大了好几倍,各色店铺鳞次栉比,城外的牲畜市场至今生意兴隆,经久不衰,给本地百姓的生活水平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提高。



    时间改变了很多东西,但有些东西则永远没法改变。



    州衙后院至今被保留着,无人入住。甚至于,绥州重新盖了个官衙,老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