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临别谈话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一等国道,年中便可完工。下半年,臣会征发役徒,继续向东修路。”封衡又道。



    “这个事情不止北平府一家,要与蓟州、平州、营州相互协调。”邵树德说道。



    河北的一等国道,目前主要修建北部这一段。



    昌平至北平的去年就完工了,北平到潞县的即将完工,未来会一直向东,修到营州。至于后半部分是走沿海辽西走廊,还是传统出塞道路,到时候再看。



    “教化之事,臣会督促各县广办经学、农学、医学、数学、工学,争取至少普及经学、农学、医学三类学校。”封衡继续说道。



    “封卿倒是实诚。”邵树德笑道:“如此甚好。数学、工学州里办学即可。”



    县一级设立经学、医学,这是前唐就有的规矩,普及得很好,相关人才也很多。但大夏极端重视农业,现在农学也是根基之一。



    农学生干得好的,也能升官升上去,虽然目前最高只到州一级,大部分还在县里打转,但这已经是开天辟地头一遭了。



    当然,就前唐来说,各种稀奇古怪身份的人都能当官,大家早就习惯了。



    邵树德也一直在给人们灌输一个印象:并非只有科举出身的人才能当官,科举出身之中,进士科虽然最重要,但也不是唯一途径。



    他是绝不允许科举统一官场的。宋代宰相全员进士出身,且高第比例居然高于唐代,宰相以下的官位大体相彷,这是很不可思议的。按理来说,更严格的科举制度应该会给予普通人更多的机会,但事实并非如此。



    究其原因,大概就是堵塞了其他出身的官员的路,比如“军转干部”,以及他们用命换来的子孙荫官的上升途径。



    这个比例其实是非常大的。



    武人在战场上拿命拼,还不是为了封妻荫子?你堵住了这条路,或者把荫官的天花板上限给拉低了,自然打击积极性。既如此,这个天下是你们科举文人的,你们自己去玩好了,老子在战场上意思意思就得了,何必去拼?



    凡事过犹不及,各个渠道出身的官员平衡竞争是最合适的。



    “贸易之事,臣打算扩建直沽港,以更好地沟通辽东道乃至南方。”封衡最后说道:“臣思来想去,再过数十年,辽东定然为国之重镇,与中原之联系日益提升。而南方纳入王化,将来也要与北都联系,直沽港现在堪堪够用,但未来则不一定,扩建势在必行。”



    邵树德点了点头。



    水运是便利的,这都知道。北平作为北都,现在粮食产量颇为丰裕,但将来呢?他不确定气候变化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