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加班!第2/4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解,要展开讲,考的其实是史书批注之类的内容。



    邵树德看史书也喜欢写批注,但他不好意思把自己写的东西拿出来,毕竟是一家之言,而且诸多白话。过阵子可以让宫中才女们润色一番,然后出一本书。但纳入考试,还是算了吧。



    他固然认为自己对历史的理解比其他人高,但毕竟一家之言,认真来讲,你真这么自信吗?况且这种行为本身也不合适,等于强行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别人,扼杀了其他思想,不好。



    三史科的考生理论上可以担任地方父母官,但一般在史馆工作。不过史馆、弘文馆之类的机构,自己也培养史学生,并不全靠科举,选拔途径比较多。



    说完三史科,还有明算科等。



    “明算科考试,自唐末以来,应者寥寥。”赵光逢说道:“建极九年三月明算科考试,只录得一人。”



    邵树德叹了口气。



    明算科考试,其实主要是社会考生,即“野生”数学家。他们多是家传或师徒传承,教材有些落伍了,因为如今的明算科考试,加了很多几何内容,他们不会做也情有可原。



    《几何》这本书曾经得过夏王赏,也是公开出版的,且各州都有数学博士授课,教材并不难见到。



    社会上玩数学且敢来考科举的,一般都是家有余钱,有钱有闲那种,买书对他们不是问题,主要原因或许在于信息闭塞?



    另外,州一级的数学生水平也有点差。或许所谓的数学博士自己也不太会,教出来的学生就更不行了。



    整体水平差,这就导致了去年只录得一人,近三年只录得十人。



    还好有三都国子监在。



    与史馆、弘文馆自己开班培养史学生一样,三都国子监自己也培养数学生。如今大夏主要的数学生来源,就是这些官办学校。



    国子监的学生来源主要是勋贵子弟以及荫庇得到的入学名额。



    比如,某人立下战功了,斩将夺旗、破城先登、大败敌军等,厉害点的战功可以荫庇子弟当官,差一点也可以得到国子监入学名额,毕业了可以当个小官小吏。



    荫官虽然比不上科举正途,但自己能力出色的话,也可以当上大官甚至宰相。



    这是给武人的优惠政策,激励他们奋勇杀敌,封妻荫子。



    官员来源多样化,不全靠科举,是自隋以来的定制。



    邵树德深以为然。做什么事情都切忌垄断,他不打算改。



    目前大夏的官员,与前唐差不多,有科举、有荫官、有经学、有国子监、有直授,来源还是比较多样化的。



    科举改革之后,科举给了底层读书人机会。



    荫官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