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付出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br />
    为了辅左自己儿子,举家搬过来,这份情义相当不错了。



    “捧圣州亦是王土,在哪安家不都一样么?”李巨川笑道:“如今很多华夏正州,在古时候多半还是羁縻地,若无先辈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羁縻地永远成不了正州。臣是捧圣郡王傅,如果臣都不做出榜样,王府僚属、军将们又怎肯在此安家?”



    邵树德闻言连连叹息。就本心而言,谁不愿意住热闹繁华的大城市呢?边塞苦寒之地,安全都是个问题,生活更谈不上便利。



    生病了,能请到好郎中吗?



    子女教育,有好的老师吗?



    想看些书,到哪里去买?



    出了门,街道可一眼望到头,入目所及,永远是那几家店铺,货物都不带变的,永远是那些人,一代代子承父业,生活仿佛凝滞了一般。



    他知道,很多人其实是把七圣州当做升官的跳板,打算把握住这个缺乏竞争、升官较快的捷径,先把品级问题解决了,然后再想办法调回内地。



    像李巨川这种人,还是太少了。



    当然,他们也得到了收获。至少邵树德记住他们了,将来一定会有这样那样的好处,这是难以估量的。



    另外,李巨川、马景的家族,定然也会成为捧圣州的土豪,这是必然的。几代人经营下来,就是一个边地豪强了。



    麟州折氏、杨氏,就是这样的边地豪强。杨氏原本还是书香世家,现在允文允武,文武两方面都有人才,已经是新朝的顶级豪门之一。



    有得必有失,说的便是这般事了。



    “卿等之心,朕明矣。”邵树德说道:“若有知交好友,愿来捧圣州的,可一并唤来,朕记得你们的付出。”



    李巨川、马景二人拜谢。



    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圣人说记得你们,将来要给好处,那就大大方方收下。



    唐人并不讳言利益,夏人同样如此。



    ******



    七月初二,礼圣、奉圣、忠圣三州官员、酋豪及永安宫宫监、万户、千户们纷纷抵达。



    邵树德没有与他们多废话,直接阅兵、狩猎、饮宴三件套走起。



    阅兵是为了宣示军威,这是草原人最能听得懂的语言。



    从渤海班师,没有走营州,而是横穿七圣州,本来就是听闻当地民心浮动,过来压阵的。阅兵是最直观的了,往往能消灭很多不该有的小心思。



    狩猎可以考校酋豪们带来的随从、子弟的本领。



    既然要收其勇士,那么自然要好好考校了,宫廷卫士、银鞍直也不是什么垃圾都收,至少水平要过得去吧。



    饮宴则是增进感情的阶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