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百姓受难 渔阳救援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时至6月,渔阳存粮不可计数。

  新建粮仓速度竟赶不上储存速度,甚至渔阳之地,几乎无地可建。

  汉末存粮技术已经十分先进,粮仓设计也很见匠心独到。

  仓窖修建初期,先在生土上挖基槽,在基槽内进行夯打,形成坚实的仓窖口,这样可以防水、防坍塌。

  仓窖挖成后,需要用火烧烤仓窖壁面、涂抹一层青膏泥、铺设一层木板、木板上铺一层席,这才算“大功告成”,才能做存储粮食之用。

  这些粮食有专人维护看管,还真能保存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之久。

  但要达到最好的保存效果,还是要讲究风水地势。

  故一片地域存粮之地可不是随便选的。

  各世家大族粮仓无数,竟已被搬空三层。

  如此数量的粮食汇聚渔阳,竟一时之间,无处存放。

  董卓无奈之下,以贸易为掩护,悄悄运粮至草原,并在草原上建立粮仓。

  同时招募大量工匠,前往草原,助秦明和莫卿建城立寨。

  包括马市在内,各建5座硕大的粮仓。

  而此时洛阳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大汉名士蔡邕被罢官。

  蔡邕身为大汉文坛泰斗,儒学宗师。

  不仅擅长音律书法,更是学富五车,藏书百万,而其为人耿直,品行高洁,在朝堂之上,属于特立独行的那种。

  同时也是天下士子的榜样楷模,在民间声望巨大。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一生经历坎坷,半生颠沛流离。

  数次被启用又数次被罢官,直到遇见董卓。

  天下士子百姓对蔡邕的境遇,愤怒悲哀又无能为力,反复几次竟习以为常。

  但对董卓来说却是天赐良机,立刻吩咐贾诩和王越,一定要将其一家弄到渔阳来。

  这样的人可是宝贝,可不能再像前世那般凄惨。

  其女蔡琰,知书达理,才能非凡,被称为大汉第一才女。

  蔡文姬在父亲蔡邕的影响和熏陶下,擅长音乐、文学和书法,著有《胡笳十八拍》和《悲愤诗》等流芳百世的作品。

  虽然才华横溢,但其经历悲惨更甚其父。

  今世既早早遇见董卓,当然不能让其再有此遭此不测。

  董卓一直想建立自己的人才培训基地,但缺少有才有威望的人。

  蔡邕的人品,声望,学问,都是不二之选。

  若是有其主持,不仅可以自己培养人才,还可以吸引大汉各地的有志之士,尤其是寒门士子。

  目前大汉的几处学术圣地,大都是世家子弟。

  寒门子弟要么受排挤,要么不受重视。

  襄阳书院,颍川学府,洛阳书院这些地方,重点培养和推荐的往往都是世家子弟。

  那些还未出仕便有很大名声的人,不过是这些家族长辈为其造势罢了。

  比如许子将的月旦平,以相面批命为名,成为达官显贵座上宾,得其点评之人,自然不是普通人。

  而司马徽,庞德公等人,更是借自己的莫大声望,为他人点评,不过是在铺路罢了。

  不过这些人确实是有真本事,教出来的传人也不负众望,如此一来,名气日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