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第112章 价值与投行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解决完黄家的事情后,希望地产集团的业务再次乘风破浪,在下征程。经过五月一个月的静心策划和准备,六月初在全部各地连续开工六十个工地,持续到月底计划开工一百四十个工地。

  剩余五十个工地将在七月初开启,190个工地就会全部开工完毕。希望地产集团为了更好的回款,首先开工的工地全部选择希望美巢的地块。李恒和谢静在首都一呆就是一个多月,李恒是计划胡月来了之后在回梨城,而谢静还要呆一段时间。

  希望废品集团在首都记者招待会的成功召开,一下将希望之星推到众人面前,引起了经济界专家的注意,很多国内著名经济学专家都在议论希望之星的模式能否成功,希望之星的价值到底在什么地方。

  有些媒体甚至为了希望之星连续多了很多期的节目,一下将希望之星抛在了风口浪尖之下。国内专家的意见分两类,一类意见是希望之星是购物商场的未来发展方向,有高多的经济价值,推出之后一定会大获成功。

  另一类是人为希望之星的设计和想法的太前卫,不太适合目前的市场需求,有故弄玄虚炒作的嫌疑。

  这两种看法在媒体上争论不休,一时难见高低。而商界和房地产的大佬们嗅到了不一样的东西,他们发现随着媒体越炒越热,希望之星的招商却越来越快,进驻和报名的商家一个月内全部完成。

  也就是说所有希望之星的招商率达到了100%。何嘉怡发现,本来问李恒要的支援经费现在也不需要了,以前没谈好的品牌纷纷主动入驻,自己承担所有费用。何嘉怡抓住机遇带着商管公司的人连白加夜的埋头苦干了一个月,提前两个月完成了招商任务。只要希望之星交工,直接就可以进入装修阶段。

  房地产界的大公司和大佬同时发现,希望地产集团高歌猛进继续履行发布会上的投资计划,在全国各地继续开工建设大批的希望之星。房地产界的大佬们现在进退两难,想模仿希望之星,媒体上很多专家不太看好希望之星。

  不模仿希望之星,这一块消费市场一旦让希望地产集团攥在手里,就可能开辟一个新市场,商机无限。房地产界的大佬忍了又忍决定在等一等,等希望之星开业之后看看效果在说。

  希望之星还吸引了一类人注意,就是商界的投行,这些投行有国际投行也有国内投行的。他们从总部纷纷派出大批调查员,赴全国各考察希望之星,了解希望之星的实际建设情况。调研完之后他们发现希望之星50个即将建设好的项目将在七月底全部交工,招商工作已经全部完成。

  看好希望之星的投行对希望之星进行估值,估值完毕后来到了希望地产集团北京的分部,提出各种各样的投资计划。在投行界希望之星被炒热了。

  希望地产集团北京分部的会议室里,希望地产集团的几位高管和李恒正在接待一家很大国际投行,这家投行公司刚好是以前周小艺工作的滨海贝思罗国际投行。不得不说这家投行眼光毒辣,不光盯着新兴产业,比如互联网产业。也盯着传统的产业,比如房地产。

  会议室里李恒,谢静,齐江山,李小海,莫迪坐在会议桌一边。会议桌另外一边是投行的五个人,负责人是白志杰。白志杰是投行的老人了,四十多岁,是滨海贝思罗国际投行的总经理。

  这几天大小投行来了很多家,李恒听的都有些麻木了,伸手从会议桌上拿起一份对方的简介:在国际上投资超过300亿美元,在华夏投资超过50亿美元,入股国际上的企业124家,国内企业33家。这个实力是非常强大的,至少在华夏界是顶级投行。

  两方互相介绍一番,贝思洛的一个员工先是在投影仪上简单介绍了一番贝思洛,然后把希望之星在全国各地即将开业的50个希望之星的照片全部过了一遍,显然是做了细致入微的前期调研工作。不过这只是双方的第一次接触,不算是正式的会谈。

  在投行与希望地产集团接触这段时间,希望地产集团的高管感到李恒的对于接触融资的态度显得暧昧,既没有说要与投行合作,也没有说不与投行合作。

  投行有资金优势,看好的产业会大笔的砸钱,这盯着新兴产业,比如互联网产业。也盯着传统的产业,比如房地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