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归乡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再仔细听张角的话,虽然虚弱,但还是清晰,“某三十年前在深山遇到师父南华仙人,得传大道,二十余年前行走中原各地,救死扶伤,活人无数,但病人越救越多,穷苦死于饥寒之人更多于病患,以个人之力,无力回天,故创立太平道,广收门徒,传道于众,替天行道。

  不意,太平道发展如此迅速,十年间就如燎原之火,在全国各州郡拥有信徒百万之众,力量让某迷失了本心,蒙住了双眼,错判了朝廷的实力以及儒道中人对太平道的仇恨。

  为了一己之私心,以百万信徒之身家性命为赌注,起事造反,以致今日之祸,都是某一人之错啊!”

  众人闻言,均倒地叩首,大呼是弟子们用事不力,累及师父,继而痛哭流涕,不知道是为张角伤心,还是为自己莫测的前途哭泣。

  张角停顿了好一会,众人悲声已歇,才又继续说道:“某生于平山,长于平山,成于平山,败于平山,如今大限已临,期亡于平山,有劳升儿、岗儿即日送某回平山吧。”

  言罢,一口气上不来,又昏死过去。

  众人又一通大哭,半晌才听到张梁惨呼:“大哥啊,你还没说我们怎么办啊?”

  众人均黯然,想当初圣教兴盛之时,众人如何威风、如何意气风华,到如今这步田地,真的只是张角一人之过吗?

  吴岗心乱如麻,昏沉沉地听着众人商议半天,没有结果,只是决定还是按照张角的心愿,将他送回平山乡。

  为了不影响军心士气,张梁众人决定当日深夜就由高升、吴岗,再加上何仪、何曼,四名亲传弟子,连同张角的近卫队一千人,悄悄出城返回平山乡。

  吴岗回到前锋营驻地后,给众师弟讲明了情况,圣教已经到了最后关头,现在大家又要分头行事,就约定了集合之地,又叮嘱了一大通,把前锋营交给了廖化诸人,自己只带张闿和范成以及三人的亲兵,离营而去,与高升在帅府会合,连夜护送张角离开了广宗城,直奔平山乡。

  平山乡在太行山之侧,广宗城西北方,因护送张角的车驾不敢快行,一行人五日后才抵达平山乡。

  这时的平山乡因圣教总坛的搬离,又恢复当初的破败,只有几百老弱不愿离去,还在村里居住,与诺大的村落相比,凄凉无比。

  村子大门只有一名老人看守,见到张角的车驾,不知道是怎么认出来的,跪地大呼:“恭迎圣师”,一直昏迷不醒的张角却神奇地苏醒了,他在何仪的搀扶下,从车驾的窗口观望着平山乡。

  吴岗护在车驾旁,缓慢地向村中心前进,张角苍白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仿佛又回到了他青春年少意气风发的日子。

  一路上,大街小巷空无一人,恍若鬼域,一直进了青石广场,在五层祭坛前面才有几个老人在诵读太平经,声音苍凉,连带微风卷动地面上的枯叶尘土,分明像是在为太平道唱着挽歌。

  吴岗偷偷看了一眼张角,张角脸上还挂着空幻的笑容,这才放了心。

  进了青石大院,因提前派人前来打扫整理,所以还算干净整洁。众人小心将张角从车驾上连同床榻一起抬下,送到了内院的大殿中,在张角的示意下,将床榻放到了他以前常坐的主座上,张角已经精力耗尽,沉沉睡去。

  众人退出大殿,分头安顿人马。吴岗找了一圈,在青石大院里也没找到喂马的草料,想起村子北门外的军营里还有不少当初剩下的,就让亲兵们将马匹都带过去就食,把金毛也交过吴大,让他照顾好。

  金毛三岁多了,已经是成年战马了,比起通常战马足足要大上一大圈,胃口也大得很,一匹马吃的要抵别的两匹马。金毛知道吴岗心情不好,只是用大头轻轻擦了擦吴岗的头,就乖巧地跟吴大走了。

  吴岗随后又协助高升将一千近卫队以青石大院为中心,在村子里面进行了布防,相信若不是熟人带路,官军就是来上一万人,也会被阻杀在平山乡如迷宫一般的巷道里。

  忙完这些,天色已经不早了,吴岗回到内院大殿旁边,看看张角还没醒,就随便找了间偏房休息,张闿和范成带了晚饭过来,说已经叫人给城北军营里看管战马的亲兵们送了吃的过去了。

  吴岗三人几口吃掉晚饭,聊了会天,就倒头休息了。

  想着张角的病情,又想起平山乡的衰败,吴岗心中一片茫然,在历史的车轮面前,个人的力量是多么的卑微啊。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