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师弟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一进门就冲大家拱拱手,“大师兄好,二师兄好,四师弟好…..”

  “打住,打住,三师兄,你不会每次都要挨着把人叫上一遍吧”,只听周仓不耐烦地喊道。

  “好了,人都到齐了,准备开饭吧!”吴岗一声令下,众师弟们欢呼着,七手八脚地几下就把饭食摆放到了西边土炕上的小桌几上,围着小桌几团团跪坐。

  “中黄太一护佑!”大家齐声念道,吴岗第一个端起了陶碗,大大地喝了一口。

  小米粥含着一股霉味,象细砂石打磨着舌头和食道,一下就进了空瘪的肠胃,一股舒服地暖气从胃里升起,向全身拍浪而去。

  然后抓起一个麦饼,大大地咬了一口,同样的粗糙,但在口腔里和吞进胃里后的充实感,让吴岗感动地想哭。

  就了一口陶盆里的咸菜,应该是苋菜作的,吴岗才抬起头看看众师弟。

  只见大伙齐刷刷的捧碗大吃,就象欢快就食的一群猪崽,吴岗嘴角露出一丝微笑。

  他的实际年龄比这帮师弟大了一倍,对他们的感觉就象自己的弟弟们一样。

  由于他平日里的照顾,以及附身的家伙以前也是同样的关照师弟们,这帮师弟对他都是异常的亲热和依赖,还有尊敬。

  “大师兄,你怎么不吃兔肉啊?”三师弟张闿发现了。

  “吃饭就认真吃,你东张西望干什么?你怎么知道我没吃?”吴岗一板脸,几个有所发现的师弟都不吭声了。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一顿“丰盛”的晚宴很快结束了。

  吴岗竖起耳朵听了听,外面传来的打更声提醒,已经是二更天了。

  大家忙了一天,都困的不行了。

  “背了经就睡觉!”吴岗打起精神,带头大声背诵道:

  “人生乃受天地正气,四时五行来合为人,此先人之统体也。此身体或居天地四时五行,先人之身常乐善无忧,反复传生后世不肖,反久苦天地四时五行之身,令使更自冤死,尚愁其魂魄,是故愚士不深计,不足久居也……”

  这是他们师父很早以前教会他们背诵的经文,每天睡觉前背一遍,但这经文晦涩难懂,连从小就会识文断字的七师弟范成都理解不完。

  他们总是背着背着,就头昏脑涨,然后就睡了。

  莫不是师父教的催眠曲?让这帮青春期的少年睡觉前不要胡思乱想。

  吴岗怀有一点恶意地想道。

  又背了一会,师弟们都一个接一个的睡觉了,吴岗也开始头昏起来。

  他师父叮嘱,背诵这篇经文,要顺其自然,不要勉强,那就睡了吧,不勉强了。

  吴岗如是想着。

  吴岗站起来,下炕给火坑加了柴,又在上面盖了些柴灰,防止火烧的过快,然后就跳上炕,合衣钻进破旧的被子,躺了下来。

  他勉强睁着眼睛,再看一遍众师弟,篝火的火光映照下,一张张年青的脸庞,因今晚吃饱了饭而露着满足的笑容,肯定还在回味今晚的大餐。

  廖化、张闿、周仓、裴兴(裴元绍)、杜远,五人都是三国中有名的人物,活过了圣教的起义活动,廖化、周仓、张闿活的比较久,其他两人是短命鬼。

  而范成、宁义明显就是死在了起义中,历史上连名字都没留下。

  吴岗努力回忆着他读过看过的历史,有三国志的,也有三国演义的,有小说,有电影,还有连续剧,到底历史的真象是什么,谁又说的清呢?

  在这乱世中,不仅自己要活下去,也要带着这帮师弟们活下去。

  吴岗在心里默默地给自己打气。

  夜深了,吴岗也终于沉沉睡去,破旧的土屋里火坑中暗淡的篝火中,不断有小小的火苗冲破了掩盖在上面的柴灰,脆弱又倔强的燃烧着!

  说明:熟读三国的读者可能发现了,廖化、周仓他们为什么只介绍了姓名,没有字,这里解释一下:

  古人有名有字,名又叫本名,旧说是古代婴儿出生后三个月由父辈所取(亦有一说是出生后即可取名);而字又叫表字,是除本名外另取一个与本名有所关联的名字。《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男子二十岁称为弱冠,行冠礼;女子十五岁称为及笄,到了出嫁的年龄,就是所谓的“待字闺中”。可见取字是男女从少年到青年一生中的一大转变。

  而吴岗这帮师兄弟都才十七八岁,不可能有字的。另外,三国时期的人取名都取单字,名取双字的多半是误读了表字,裴元绍应该也是这样,所以为了符合时代特点,作者就给裴元绍取了个单名,裴兴,以后成年了再给他取表字元绍。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