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话说如来金蝉子 源溯豚鼠玉狐狸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诗曰:沧桑世事身其中,不思沉冥自朦胧。心泛漪澜翼点水,撕开怀旧皱敛容。

  且说唐僧的请辞撩拨了如来心中的隐忧,顿悟恍疑梦觉,触目如故,难以磨灭。如来每当面对唐僧,脑海里隐现金蝉子的音容笑貌,金蝉子的遗事没齿不忘。

  金蝉子天资睿智聪慧,性情纯朴憨厚,抱负宏大志远,胸怀坦荡海涵,因此广纳人缘,人心归向。

  话说灵山本是懿门孤狸和善心豺狼的故里,物质丰腴,富饶繁华,邻处朋交友往,和睦融洽,生活平静安稳。金蝉子并非灵山之物,宗源不详,根基难溯,且谓天地造化的一精灵,择时倚魂,借腹育灵,良时启孕,多方荫附,其时是身在缥缈中。恰那一载,日月之下遭遇夷族苟其名“犬夜叉”的洗劫,图腾掳挞,广袤几乎是乾坤大转移,飓风席卷,乌天黑地,绿毯铲剥,江河倾洪,山溶地陷,森山光秃,刨土裸石,飞丘走陵,南北搅和,混淆东西,弥宇之下,地颤海啸,委实悚然恐惧,惜通历遗记,无以查找罢了。正当时,金蝉子被龙卷风携至灵山邑野,许是卵沉胚重,抛弃在灵山灵鹫峰上,此刻之灵山奇妙无穷:适时而隐,适时而现;逢危而隐,逢安而现;遇险而隐,遇泰而现。灵山没有遭到夷洗,金蝉子命全灵山,幸逢善心豺狼,更是遇上贤惠的孤狸救犊,渴时喝狼奶豺乳,饥时食千黍百荤,渐滋暗长,他与两家的伙伴们笙磬同音,淘气连枝,情融手足,度过了美好的童年。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金蝉子已长成翩翩少年。这年,日月同辉,普天祥和,一只巨大的孔雀从云端上掉下来,不断打滚翻腾,哀嚎声传遍山野,细听发出的是两种纠结不清的声音,懿门孤狸和善心豺狼合力按位孔雀的头和脚,但见从孔雀的脊背戮出一枚锋利的剑销,孔雀的脊梁被剖开,爬出一个浑身血淋淋的人来,他挥剑朝大孔雀砍来,善心豺狼夺过他的剑,责斥他:鲁赖——在这里不可作恶,以善为怀,腹出大孔雀,苟当视母何尝不可?

  这人掇剑沉吟片刻,权衡了损益利弊,只好伏拜大孔雀为母,懿门孤狸尊称此人为:鲁赖!一一鲁赖实是后来之如来也!

  如来此人面善心巧,袅心夷谋,甘心砥砺,不畏磨难,自强不息,千修万炼,口碑甚佳,树德日隆,赢得了信赖和包容。

  大孔雀与如来这“母子”俩先时屈就寄人篱下,岂肯过“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的日子,与大孔雀昼夜唯谋,先讨得栖身的是足履之地,而后谋取了挨载屁股之席,继而造起炉灶,就这般那样这“母子”俩本是假以炕榻之居,而后东借西侵,北占南踞,贪若貔貅,日蚀月掠,从不停歇,纵是青铜也不耐蠹蚀,况且地域居所,最终反而把懿门孤狸家族和善面豺狼家族挤出灵山,终落个流离失所的局面。

  如来达到他鹊巢鸠占的目标,两家族捶胸顿足嗟叹:我俩家子遭遇了适加牟尔掉了。因此,两家族只得移祠迁社,离乡别井,另起炉灶,离散的后裔广泛诉说:遭遇了孔雀和如来适加牟尔掉了。这有笺牍详载,源可询章,不作欺世之述。

  如来颇俱灵慧睿哲之才,把传播抵毁他的话说成诽谤他的谴责,反嫁祸于懿门孤狸和善心豺狼俩家族,顺其自然,应以讹传讹取了个名讳——曰“释迦牟尼”,并对天许诺:不杀生,不掳掠,不盗窃,不淫秽......因此赢得苍天的眷顾和庇荫。

  当时翅翼未丰的金蝉子没有随两个家族逃循,选择留下,也许是割舍不了故乡情!如来承抚了金蝉子,并自谕是金蝉子的师傅,金蝉子为了生计,明哲保身,只好顺应命运了。

  在金蝉子的眼里,如来并不是他心仪的一位好导师,他遂生抵触心理,绝不肯与如来去传教授经,以至化缘沐恩。

  如来不主张耕耘畜牧,不主张捕捞守猎,不主张侵夺掠取,自是把稼穑五谷的各种谋生行径,挫折砺炼和勤勉劳累视作苦难痛楚,劝人回避和抛弃,所谓的择良从善就是念弥陀寻找解脱,谋取圆满,移樽就授,恰是迎合人之所望,换取的是人们的祈求和渴望,谋取的是大量的金银财宝,可真是聚敛有道,心意自是满足,因而自成满脸宽容,向来认定是天佑庇护,自是问心无愧,因此他伸开的双手永远是收受而不是施舍之手,得亦笑,不得亦笑,不知他笑靥之中蕴涵了几种含意?只有如来自己心中明白,其实世人是最明白不过,故此大凡塑佛雕像时,从不配其心矣,故顺着窥“佛“恰明其意。

  如来通过化缘、佛事和传经,敛聚了大量的财富,遂在灵山选趾择基:建殿堂宫阙,筑楼台亭阁;垒宝塔癸坛,树碑亭禅堂;修栈道,铺阶梯;处处砌玉贴金,里里雕栏画栋,极目尽入怀:满是碧瓦朱甍,贝阙珠宫,金玉满堂,奢华靡美,要是云锁雾绕,辉煌掩映更乾坤。

  起初,金禅蝉子对如来的运作并无异议,但如来的气量令金禅子唏嘘不矣。那年入秋,灵山周边,蝗虫肆意,贻害无穷,蔬黍无收,陈储掏故乡情!如来承抚了金蝉子,并自谕是金蝉子的师傅,金蝉子为了生计,明哲保身,只好顺应命运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