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擎天要超越2G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也注定华夏只能走全行业制霸的路线。

  在后世,华夏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的国家,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的生产能力,这是在全世界都没有的,甚至找遍整个人类历史都没有的,堪称人间奇迹。

  但这还不够,华夏需要在这525个小类都全部做到第一才行,要不然就会被卡脖子。

  而值得庆幸的是,在全世界数以万计的技术中,华夏除了光刻机、芯片、操作系统、航空发动机、触觉传感器、真空蒸镀机、手机射频器件等三十五项核高基技术尚跟世界最先进水平具有一定的差距,其他不是旗鼓相当,就是远远超越,华夏奇迹正在一个个的唱响。

  所以仅仅这一点,就注定国内没有第二个移动通信实验室,能超越他的这间移动通信实验室。

  大概转悠了一圈,方辰一扭头,便看到一脸紧张的熊乐久。

  轻笑了一声,方辰开口说道:“我又不是老虎,会吃人,而且我跟潘院长也算是熟人,你不用紧张最近潘院长好吗?“

  方辰说的潘院长是水木大学信息科技研究院副院长,潘伟康,也是郑保用的博士导师,熊乐久就是这位潘院长介绍过来的,要不然他也没这么容易挖到这位斯坦福大学博士毕业,在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的熊乐久。

  想到潘伟康,方辰不由嘴角一翘,看来这位潘院长真是把他当做知识分子的良心和希望来对待了。

  潘伟康为了给他的事业增砖添瓦真可谓是不遗余力,擎天有相当一部分研究人员都是经过他的手介绍过来的。

  要不然他就是再怎么有钱,也不能在这短短的一年内凑齐这么多科研人员,现在擎天已经拉起来了将近四百人的科研团队,科研人员的人数是洛州电话机厂时期的七八倍,几乎顶的上两个中科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的规模了。

  只不过这些科研人员大部分都是硕士,博士的比例和本科生一样多,都是稀缺动物,只有百分之十不到,拥有副研究员以上职位的更是寥寥无几,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

  没办法,现在论资排辈的风气实在是太严重了,如果搁到后世,引进什么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的时候,像熊乐久这样的人,轻轻松松就能评个副高职位,甚至评上教授或者研究员也不稀奇,毕竟国内也有三十八岁就评上院士的,而且还不止一个。

  但好在是,擎天通信还有一些兼职人员,各大高校的教授和研究所的研究员,他们可以向擎天通信申请项目,然后由擎天通信给他们项目资金。

  有了成果之后,成果所有权归擎天所有,署名权归教授和研究员们,一个要利,一个要名,也算是一举两得,各取所需。

  而且让方辰有些自豪的是,擎天通信的科研人员平均年龄只有二十五岁,其中年龄最大的,大概就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的,这些人代表这勃勃生机和源源不断的希望,方辰相信有一天这些年轻人将绽放出属于他们的耀眼光芒。

  毕竟未来二三十年,华夏的高速发展都是由这些人支撑起来的。

  听方辰提到了潘伟康,熊乐久的神情突然莫名的轻松了一些,点了点头说道:“我两个月前还去学校看过潘院长,他身体和精神面貌都好的很,并且说过一段要来公司看看。”

  “放松下来就对了,有什么好紧张的,而且要是我高考成绩不错,能考上水木的话,那你还是我师兄那。”方辰笑着打趣道。

  熊乐久讪讪的笑了两声,没有言语,更没把方辰话中的师兄师弟当真。

 &em他的事业增砖添瓦真可谓是不遗余力,擎天有相当一部分研究人员都是经过他的手介绍过来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