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兵部尚书刘俊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反正都是给你们老朱家打工,又不是自己家的人,您老就随便挑、随便选!

  至于风骨,你是忘了方孝孺的尸骨未寒,还是解缙脸上唾沫星子这么快干了吗?这老朱家都是狠人呐!

  “有刘尚书这些话,本王也就放心了,这几位就是本王府上这次主持挑选工匠的人员,还请刘尚书照顾一二!”朱高炽招招手,把门外站着的庞富贵等三人招了进来,指着三人说道。

  “王爷放心,整个兵部上下绝不会懈怠丝毫,下官马上命人从旁辅助,绝不让他们受了半分委屈。”刘俊看了一下三人,向着朱高煦保证道。

  “嗯,既然如此,那就有劳刘尚书了,到时本王必会向父皇禀报此事,到时定会替刘尚书向父皇美言几句的。”朱高煦承诺道,反正好话又不要钱,至于父皇怎么做那就不管他的事了。

  “这些都是下官分内之事,岂敢居功!”刘俊谦虚的说道。

  “嗯,刘尚书高风亮节,本王佩服!吾等所做之事都是为了陛下、为了大明!这人就留下了,本王还有事在身,就不叨扰刘尚书了,告辞!”说完,朱高煦起身拱了拱手,朝着外面走去。

  “王爷慢走,容下官送送王爷!”刘俊赶忙起身相送,同时疑惑的想到:咦,这次竟然那么好说话?

  兵部之行意料之中的顺利,有了陛下的直接命令,在加上自己的“威名”在那放着。

  他朱高煦亲自上门还有人敢阳奉阴违的话,那朱高煦就不得不佩服他“头铁”了。但是,一般这样的人,在朱棣手下基本上呆不久!

  要知道朱棣乃雄才大略之主,他的臣子要做的,就是跟上他的节奏步伐行事,干不好、不听话要么滚蛋、要么完蛋,这就是跟着雄主的幸与不幸。

  幸的是:能够亲自参与到开创一大盛世、并留名青史,不幸的是:很难有自己的主见,必须要听话。

  因为但凡这种皇帝都是自负的认为他才是对的,臣子所要做的就是按照他的要求行事即可!

  辞别热情相送的刘俊刘尚书,朱高煦打马继续朝着内官监行去,他早已命人打听到今日郑和在内官监办公,并没有去船厂督造!

  明代初期的宦官组织分为十二监、四司、八局,号称“二十四衙门”,其中八局之一的兵仗局就所属于内官监管辖,也就是朱高煦要挖人的另一个地方,而内官监此时的大太监就是郑和!

  而大部分人认为权利最大的司礼监,这一时期还远远没有后世的时候那么权势滔天,它最重要的“批红权”依旧是牢牢掌握在皇帝本人手中。

  也就是后世的皇帝懒了或者是直接和臣子斗太累了,就把宦官推了出来,皇帝只要当好裁判就行了。

  这样皇帝才会把如此重要的权利让太监掌管,所以此时它还仅仅是个礼仪机构罢了。

  远没有掌握了:掌木、石、瓦、土、搭材、东行、西行、油漆、婚礼、火药十作,及米盐库、营造库、皇坛库,凡国家营造宫室、陵墓,并铜锡妆奁、器用暨冰窨诸事的内官监可比,相当于皇室的“工部”了。

  所以诸位可以理解,为何郑和被赋予督造下西洋船队的重任了吧,因为这就是他的分内之事啊。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