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皇城司可装不下那尊“大神”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关乎国本的事儿,老皇上没说。

  这让定王、陈岳伦和龚树铭,以及一直垂首站在龙榻旁,默不作声的崔臣不由得齐齐盯住了老皇帝。

  果然,再次做过一番思考。

  老皇帝才再次开口,正色说道:“石炭矿场免税赋不可行,京东漕运码头给他经管权可以给他,但收益上必须上朝再议。”

  河东南路的矿场,中山郡王的矿场,产权不属于肖章。

  漕运的收入,一直是大梁的重要经济来源。

  与漕运有关的有司,既有户部、工部,亦有漕运总督、京兆府和沿运河各路府县的衙门。

  可以说,一个漕运,牵扯着自京城至江南、大半个国家的经济命脉。

  如果肖章开了个头,将漕运收益私有化。

  那么恐怕朝野上下,会再次闹一次地震。

  这一波地震的核心肖章,将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群起攻之的目标。

  老皇帝不明说。

  陈岳伦、定王,甚至是龚树铭,皆能想明白其中的利害。

  “陛下,您是想要尽量满足那小子,还要保护那厮,对吗?”

  知其实利害,一直未开口的崔臣,终于第一次开了口。

  点了点头,老皇帝道:“不错,那厮虽然商人思维极重,提的这些要求有些过分。可是正如你所预料,我强辟他入朝为官,这就是必然的副作用。一切因我而起,我必须尽量满足他,同时、要尽量保护好他。”

  朝野皆言说,当今这位圣上,他是个昏君。

  这位老皇帝做的许多事,确实也像极了昏君。

  但在崔臣、在陈岳伦和龚树铭,尤其是在定王的心里。

  眼前这位垂垂老矣的圣上,其实是一位仁德之君。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决定了每个人的性格。

  每个人的性格不同,决定其行事风格迥异。

  当今这位圣上,虽生在皇家,却是长在乡野。

  自幼随生母一起,被赶到鲁地千州就藩,朝夕在贫寒中度过。

  从小,他便是皇家内斗的牺牲品。

  遭尽了白眼,吃尽了苦头。

  那一切的经历,让他养成了遇事三思后行、谨言慎行。

  让他养成了遇人总是先做揣测,先去各种猜疑的性格。

  然而,每一个看似强大、看似凶残或是昏聩的人。

  其内心深处,其实都有着一面明镜。

  通过那面镜子,他会看清这个世界的人、物、事。

  通过那面镜子,他也会看清楚自己的心、智、念。

  老皇帝的本性纯良,天性仁厚。

  那是当初他得以聚八方英杰,招募团队、为其所用的根本。

  也是他能够在众多皇子中脱颖而出,最终登上皇位的根本。

  亦是因知其仁德,陈岳伦、龚树铭这些人,才会对他死心塌地、忠诚不移。

  知道老皇帝在保护肖章,定王心底先是一阵欣慰。

  “父皇,您既要保护肖元敬,儿臣有一个提议。”

  再行执礼,定王将老皇帝目光吸引了过来。

  “说,你有什么提议,尽管说出来。”看着定王会看清楚自己的心、智、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