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人政府之出现【昭宣元成一段】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渐从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汉制虽禁商人入仕,然以赀选,富人其先皆商人也。】转变成士人参政之新局面。

  公卿朝士,名儒辈出。

  仍举丞相一官言之,昭帝时有王訢、【郡县吏积功。】杨敞【给事大将军幕府,为军司马。】蔡义。【以明经为博士,拜相封侯。】宣帝时有韦贤、【以诗教授,称大儒。】魏相、【少学易,为郡卒史。】丙吉、【狱吏。】黄霸、【入财得官。】于定国。【狱吏。】元帝时有韦玄成、【以父任为郎,亦称名儒。】匡衡。【射策除掌故。】称帝时有王商、【外戚。】张禹、【郡文学。】薛宣、【廷尉书佐。】翟方进、【射策为郎。】孔光。【以明经举议郎。】哀帝时有朱博、【亭长。】平富、【治礼学。】王嘉、【射策为郎。】孔光、马宫。【射策为郎。】盖自宣帝后,儒者渐当路。元、成、哀三朝,为相者皆一时大儒。其不通经术而相者,如薛宣以经术浅见轻,卒策免;朱博以武吏得罪,自杀,皆不得安其位。

  且即庶僚下位,亦多学者。

  即前举丞相亦多由下僚进身,其外如王吉、【郡吏。】鲍宣、【啬夫。】韩延寿、【郡文学。】王尊、【郡决曹史。】盖宽饶、诸葛丰、【郡文学。】孙宝、【郡吏。】谷永、【长安小吏。】梅福【郡文学。】之俦,皆名臣也。

  士人在政府里渐渐占到地位,一半是凭借武帝时董仲舒、公孙弘诸人所创建的种种制度,一半是读书博通之士在政治上所表现的成绩,究竟比贵族军人和商人们来得强。

  武帝时,儿宽为廷尉奏献掾,以古法义决疑狱见重。昭帝时,隽不疑为京兆尹,以春秋义缚讯伪卫太子。宣帝时,萧望之为御史大夫,引春秋义主吊匈奴丧。皆为一时推尊。霍光废昌邑王,先问于古有否先例,可见士人学者逐渐在政治上占到地位和势力,实为当时一种自然之趋势。

  自此汉高祖以来一个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素朴的农民政府,现在转变为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有教育、有智识的士人政府,不可谓非当时的又一进步。

  七、汉儒之政治思想

  士人们在政治上逐渐得势,他们所抱的政治思想,要逐渐发挥效力。

  汉儒论政,有两要点。

  一为变法和让贤论。

  此派理论远始战国晚年之阴阳学家,邹衍五德终始说【邹衍思想另详下论古代宗教思想章。】下及董仲舒公羊春秋一派“通三统”的学说。【董氏说详春秋繁露。】大抵主张天人相应,政治教化亦须随时变革,并不认有万世一统之王朝,亦不认有历古不变之政制。

  他们根据历史观念,主张如下一套之进程:【此據汉儒所传邹衍第二学说,与第一说吕氏十二纪、淮南时则并不同。】

  一、圣人受命。【地上各代开国之君,皆符应于天上某帝之某德(如青帝木德、赤帝火德、黄帝土德、白帝金德、黑帝水德。)而降生。】

  二、天降符瑞。【受命必有符瑞,如以土德王者黄龙见之类。】

  三、推德定制。【包括易服色、更制度、改正朔等。如水德王者服色尚黑,以十月为岁首,数尚六之类。董仲舒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乃指政治上最高原理言,与制度更易并行不悖。】

  四、封禅告成功。【圣人受天命为地上君,故定制度,蕲太平,成功则必祭天(封禅。)报告。】

  五、王朝德衰,天降灾异。【天运循环,成功者去,如春、夏、秋、冬之更迭互乘,无不衰之德。董仲舒谓:“虽有继体守文之君,不害圣人之受命。”】

  六、禅国让贤。【见灾异降,知天命改,应早物色贤人让国;否则革命起,终无以保其位。】

  七、新圣人受命。【此下循环不息,中国已往五帝三代,皆在此公式支配下演进。】

  武帝以前,汉儒鼓吹变法;武帝以后,汉儒渐渐鼓吹让国,始终是循着上述的理论。

  眭弘、【在昭帝天凤三年。】盖宽饶【在宣帝神白帝金德、黑帝水德。)而降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