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5章:波斯狠话第1/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朱慈烺本来是打算让空军使用苏-30与“台风”这两款双发战斗机形成高低搭配。

  但随着“台风”成为舰载机,这个设想就不太可能变成现实了。

  不论是苏-30mki还是苏-30sm2都无法上舰,想要从甲板起飞,要么不满油,要么不满弹。

  在满油且满弹的情况下,使用弹射器都无法让这两款重型战机飞起来。

  所以海军直接打包了“台风”,取代“王鹫”,成为舰载机的主力。

  而苏-30mki与苏-30sm2由于作战半径大,载弹量高,成为了空军的头牌。

  其他俄系战机都要为其提供弹药,苏-34战斗轰炸机与苏-35战斗机则成为了器官捐献者。

  苏-35虽然是制空型战斗机,却是单座款,难以兼顾对地对海攻击任务,苏-34的设计思路则刚好相反。

  可以苏-35与苏-34是以苏-30为基础,研发出来的两款专项战机,苏-30刚好是多用途战机的平衡点。

  双发双座,兼顾制空、对地、对海,可以是放大版的“阵风”。

  如若大明帝国的航空工业能吃透苏-30,就能直接进步十年以上。

  吃透kf-21的话,能少走二十年弯路。

  只吃透kf-16……

  那就跟原地踏步差不多!

  力争到1850年,大明帝国的战机制造能力达到150年后的水平。

  每年支援郑成功一千架“台风”,同时卖给波洛一千架同型号战机,不会影响海军列装“台风”。

  英国与西班牙大礼包加起来,每年能召唤出六千架“台风”,刨去出口的部分,还能剩下四千架。

  只要不发生类似于新西兰海战那样规模的战斗,大明海军航空兵每年能获得四千架“台风”,几乎是用不聊用。

  本来打算给郑成功与波洛的都是英版“台风”,后来朱慈烺一想,波洛会西班牙语,印加帝国全境之前也是西班牙属地。

  郑成功在非洲又与西班牙人对峙多年,或许这两家装备西版“台风”更为合适一些。

  西版“台风”的武器基本配置与英版相差无几,“流星”远程空空导弹都是四枚、两枚iris-t格斗导弹取代了“阿姆拉姆”格斗导弹,两枚“暴风阴影”巡航导弹被换成了“金牛座”巡航导弹。

  总的来,战机性能完全一样,武器方面大同异,只是座舱显示器里的文字从英语变成了西语。

  然而在问过了郑成功与波洛的意见之后,二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英版“台风”。

  理由很简单,他们都对西班牙完全没有任何好印象!

  之前西班牙帝国控制南美之际,对印加人非杀即打,异常的残暴。

  之后西班牙都搬到刚果南部之后,仍然孜孜不倦地袭扰闽国,三五就得打一次。

  如若差评用一百分来衡量的话,西班牙饶所作所为肯定能拿满分,少一分都不可能!

  波洛对英国人没啥印象,郑成功曾用武器援助过刚果北部的议会军。

  所以这两家选择英版“台风”就顺理成章了,“巴赞”级宙斯盾驱逐舰是不得不选,因为英国的45型驱逐舰的防空能力过于拉跨。

  按照防空能力排名的话,泡菜大王>巴赞=霍巴特>45型=型=p15b型“维沙卡帕特南”。

  同样是48个垂直发射单元,“巴赞”所装备的“标准”-2block4型防空导弹射程185公里,45型的“紫菀”-30型防空导弹射程100公里。

  “巴赞”级驱逐舰的配置是30枚“标准”-2block4型远程防空导弹、10枚“战斧”-5b多任务型巡航导弹、32枚“增程海麻雀”防空导弹。

  45型驱逐舰的垂直发射系统里装备的是16枚紫菀15型与32枚紫菀30型。

  这么一对比就可以发现,后者的武器简直是拉胯到家了……

  朱慈烺卖给波洛二十艘“巴赞”而非45型,完全是凭良心。

  印加海军与郑氏海军同时装备“巴赞”级驱逐舰,也便于协同作战。

  在海军武器方面,阿根廷大礼包与南非大礼包简直就是大礼包界的“卧龙凤雏”。

t;巴赞=霍巴特>45型=型=p15b型“维沙卡帕特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