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方略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受历朝历代北伐失利的经验教训,不能急于求成。



    当然了,照此方略,整个渡淮反攻作战将旷日持久,很可能会持续两三年甚至三五年更久,因此更需要把数十万将卒家小迁到淮河沿岸安置下来,将淮河沿岸的基础打牢。



    后续无论是从淮河沿岸征购粮秣等物资,还是从淮河沿岸组织大量的民伕随军北上,又需要从淮河沿岸征募义勇,参与北岸城寨的防守,都要远比从两江、两浙地区征调,要方便、节省得多。



    当然,接下来两三年间,淮河以北的战事消耗也注定将远超想象,但徐怀与江东、江西、荆南、荆北以及广西五路监司约定,五路所出钱粮以及参与轮戍的兵马规模,将在今年的基础上削减两成,不足部分由京襄补足。



    不足部分由京襄补足?!



    魏楚钧对此还能说什么?



    魏楚钧原本挺期待京襄能集结大军在河淮腹地,与赤扈两府主力决战两败俱伤,又或者长驱直入,直奔洛阳或汴梁等中原标志性的城池而去,最终却因为补给困难,抵挡不住赤扈骑兵的反复袭扰而不得不撤兵。



    这两者无疑都能极大消耗京襄实力,或打击徐怀的声望、威势。



    那样他们才有更多的机会去谋划一切。



    他没想到向来善用奇兵突袭谋胜的平凉公,这一次的渡淮作战方略竟是如此的平平奇奇,说好听点就是步步为营,实际还是跟赤扈人拼消耗,只不过将原先淮河沿岸的消耗作战,推进到淮河以北而已。



    以往大越是不具备这个条件的。



    一是水军力量不足以控制淮河,甚至还处于劣势。



    二是以往的淮西兵马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军事压力。



    虽说两次淮南会战累计持续长达两年半之久,但更为漫长的战争间歇期间,由于淮河这道天堑的存在,守军所承受的压力要小得多,主要还是休养生息,仅在淮河短暂的封冻期虏骑会大股越过淮河南下侵袭。



    三是钱粮的消耗完全不成比例。



    以往对峙烈度较低,又有淮河倚以天险,防线纵深短窄,大部分时间都可以保持较小的兵马规模,甚至还可以就地组织军卒屯田补弥一部分军需。渡过淮河之后,要沿着颍水、涡水攻占颍陈亳宋等州,将时时刻刻需要防备大股虏兵穿插杀入,整个防御纵深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