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将计第2/3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r />
    仲长卿这次赶到建邺后,协助兀赤部署对牛首山及跃龙寨等地的军事封锁,也从种种迹象看出京襄很早就对他们突袭建邺有强烈的预测。



    而单纯从军事行动的角度看,京襄援师走长江北岸经黄蕲两州抵达舒州,威胁他们的侧翼,应该是更好的选择。



    因为走北岸进驻舒州,不需要渡江,推进的速度将会快得多,京襄援师也不用太担心赤扈水师来自下游江面的威胁。



    而以徐怀及京襄诸将的眼力,自然早就能看出赤扈东路大军这次并没有一举拿下建邺的能力;毕竟南朝建继帝所打下的基础,还没有被新帝及汪、杨等人彻底摧毁。



    然而徐怀却宁可东进增援速度大幅放慢,也要决定从南岸增援建邺,甚至不惜以身犯险,先赶到建邺安定人心、提振士气。



    很显然徐怀及京襄众人有着很深层次的意图或者说野心。



    这简直就是昭然若揭的事情。



    仲长卿主张将计就计,不主张渡江兵马过于急切全部从南岸撤走,主张将一部分渡江兵马,特别是一部分精锐战力,集中到破岗渎外河下游沿岸来,继续钉在建邺城附近不走。



    目的就是要让徐怀有机会在建邺附近进一步召集义军人马加以控制,就是要让徐怀继续在建邺城外滋长人望。



    这样,他们一方面将能更从容的组织北岸兵马进攻庐州、舒城及寿春等城,另一方面就是促进徐怀及京襄众人的野心更彻底的暴露出来,令京襄与南朝朝廷再难相容。



    这恰恰是在这次发动东路攻势之前,镇南宗王府所极力主张的事情。当然,其中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镇南宗王府之前更期待南朝朝廷还能有效掌握其他区域,集中两淮、两江及两湖的地方力量,对京襄进行压制、限制,乃至最终进行武力削藩。



    然而他们目前不果断撤出,还要将一部分渡江兵马拖延在南岸不走,有可能给徐怀一举控制南朝朝堂的机会,但控制住朝堂,并不意味着京襄就已经彻底控制住了南朝半壁江山,更有可能的是直接促使南朝半壁江山先四分五裂起来。



    当然了,骑兵部队还是要先进行撤离。



    毕竟运送战马渡江,实在要比运送兵卒困难得多——一艘艨艟战船,一次可以运载上百将卒渡江,却未必能装得下十匹战马,因此传统的战船舱室都比较低矮,隔舱以及甲板又较为狭窄。



    在这一点上,京襄援师也遇到同样的困难,因此京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