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我很高兴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但凡是商贾,都有很高的敏感度。</p><p>难得碰到了巨大的灾祸,此时发财的机会到了。</p><p>这可是百年难一遇的啊。</p><p>虽然这些年来,天下小灾小祸不断,可似这一次整个关中大面积的大旱,却是前所未有。</p><p>这就意味着一场突如其来的土地兼并,以及大量的人口贩卖即将要开始了。</p><p>吴文龙很清楚,大粮商们经过某些人撮合,坐在了一起,虽然只是听戏,只是喝茶,彼此微笑,虽然商们都没有多说什么,可实际上,默契已经产生。</p><p>接下来要干的是抬粮价。</p><p>就算把粮价抬到天上,也在所不惜。</p><p>市面上开始异动。</p><p>这已不是起初得到消息时的小打小闹了。</p><p>粮店一家一家的关门,直接挂上了售罄的牌子。</p><p>京城的百姓受到了影响,不得不辗转许多家粮店,才能勉强买到一些口粮。</p><p>自然,朝廷立即放出仓中的粮食准备赈济。</p><p>天启皇帝已是焦头烂额,他在勤政殿中来回踱步,情势已经开始危急了。</p><p>可得到的消息,却是一个比一个可怕。</p><p>“陛下。”魏忠贤匆匆而来,焦急地道:“不好出事了。”</p><p>天启皇帝看着魏忠贤:“怎么?”</p><p>“北通州的中仓、东仓,一查之下才发现原本囤积的粮竟根本对不上数目。”</p><p>“什么?”天启皇帝后退一步,满脸震惊:“怎么说?”</p><p>“原本北仓和东仓,账目上有粮二十三万石,现在要准备向关中输送粮食,又要在京城赈济,奴婢命通州镇守太监去调粮,可那边传来了急报,说是两仓的粮食,只剩下了七万石。”</p><p>“怎么少了这么多!”天启皇帝一脸的难以置信。</p><p>其他的粮食呢?</p><p>魏忠贤道:“守仓的人已经拿住,他们辨称是暴雨的时候,许多粮食被淹了,不过历来这两仓守备森严,平日里养护也很好”</p><p>天启皇帝已是气得发抖,怒气冲冲地道:“杀,杀,杀,统统杀干净。”</p><p>“奴婢遵旨。”魏忠贤皱眉。</p><p>天启皇帝咬牙切齿地道:“现在该当如何?消息走漏了吗?”</p><p>“已经走漏了。”魏忠贤道:“如今京城已无粮可买,粮价已至四两银子一石,可依旧是有价无市。”</p><p>天启皇帝倒吸了一口凉气,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只感觉大明朝就是一个漏屋,平时还好,一旦到了雨天,你想堵这个窟窿,那个窟窿又暴露出来。</p><p>天启皇帝急道:“必须立即平抑粮价,你有什么办法?”</p><p>魏忠贤拜下道:“君忧臣辱,奴婢自当尽心竭力,以死报效。便是拼了命,也要将这粮价压下来。”</p><p>天启皇帝此时怒不可遏:“不必有所顾忌,倘若出了岔子,朕有什么面目去见列祖列宗?魏伴伴,朕将这事托付给你了。”</p><p>魏忠贤心知这个时候,不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自己是无法向陛下交代了:“奴婢遵旨。”</p><p>站在一旁的,乃是孙承宗和黄立极二人。</p><p>作为阁臣,为了此事,他们也是操碎了心。</p><p>并不是任何人,都希望借着这巨大的灾难牟利的。</p><p>某些程度而言,还是有一群人,不敢说以天下为己任,却也希望自己能留个还不错的名声。</p><p>当他们听到通州粮仓数目不对的时候,其实心里已经很清楚,这可能发生了什么了。</p><p>什么损耗啊,什么账目不清。</p><p>都是假的,这两个仓的粮食,朝廷一直都没有动,哪怕是辽东的军粮,也不是从这里调度,这是朝廷专门用来备大灾用的。</p><p>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一下子就想到了,怕是有一些硕鼠,早就将这粮仓掏空了。</p><p>可如今的粮价涨到了这样的程度,朝廷拿什么来平抑?</p><p>魏忠贤得了令,便告退而去。</p><p>天启皇帝已是脸色铁青,他很是焦躁地来回踱步,忽而想到那些硕鼠,真恨不得亲手去宰了。</p><p>可随即又忧心着大局,关中还没有开始缺粮,百姓们虽然遭遇了大旱,今年要绝收,不过这灾难还只是开始。</p><p>这才刚开始,就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那么一旦灾难持续,要有多少的饿殍,要死多少的人?</p><p>不敢想象。</p><p>绝不敢想象啊!</p><p>“黄卿,孙师傅,你们有什么好的应对之策吗?”</p><p>黄立极和孙承宗对视一眼,随即,黄立极正色道:“臣与内阁诸公,么了。</p><p>什么损耗啊,什么账目不清。</p><p>都是假的,这两个仓的粮食,朝廷一直都没有动,哪怕是辽东的军粮,也不是从这里调度,这是朝廷专门用来备大灾用的。</p><p>也正因为如此,他们一下子就想到了,怕是有一些硕鼠,早就将这粮仓掏空了。</p><p>可如今的粮价涨到了这样的程度,朝廷拿什么来平抑?</p><p>魏忠贤得了令,便告退而去。</p><p>天启皇帝已是脸色铁青,他很是焦躁地来回踱步,忽而想到那些硕鼠,真恨不得亲手去宰了。</p><p>可随即又忧心着大局,关中还没有开始缺粮,百姓们虽然遭遇了大旱,今年要绝收,不过这灾难还只是开始。</p><p>这才刚开始,就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那么一旦灾难持续,要有多少的饿殍,要死多少的人?</p><p>不敢想象。</p><p>绝不敢想象啊!</p><p>“黄卿,孙师傅,你们有什么好的应对之策吗?”</p><p>黄立极和孙承宗对视一眼,随即,黄立极正色道:“臣与内阁诸公,拿出了一个应对的策略,还请陛下过目。”</p><p>黄立极说着,取出了一份奏疏,毕恭毕敬地送到天启皇帝的手里。</p><p>天启皇帝低头看这奏疏,显然,黄立极和孙承宗是花费了不少功夫的。</p><p>可看过之后,天启皇帝忍不住大笑:“哈哈哈哈哈哈方法倒是不错,这十九条,条条都有道理,可惜,只可惜了,可惜朝廷没有钱粮,只要有足够的钱粮,倒不失为善策。”</p><p>这笑声,带着无力和悲怆。</p><p>其实这也可以理解。</p><p>里头的策略确实都很有头脑,绝不是拍脑子就可以办成的。</p><p>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它要钱,还要粮</p><p>可朕现在缺的就是钱粮啊,朕没有钱粮,还赈个什么灾?</p><p>黄立极不禁苦笑,哭丧着脸道:“陛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只是臣等臣等哎,从今日开始,臣以为,从臣开始,在这饥馑大灾之年,俸禄该当减半,也好与朝廷共度时艰。”</p><p>“哎”天启皇帝长叹一声。</p><p>这个时候,他知道怪不得黄立极,于是摇摇头道:“也只能如此了,朕的宫中也全数减半吧。”</p><p>除了提倡节俭,确实也没有办法了。</p><p>黄立极与孙承宗告退。</p><p>出了西苑,黄立极苦笑着对孙承宗道:“孙公,你看九千岁能解决问题吗?”</p><p>似乎也只能寄托在魏忠贤的身上了。</p><p>孙承宗拿不准,他当然清楚,魏忠贤有生杀夺予之权,又有这么多的徒子徒孙,只是</p><p>想了想,孙承宗道:“老夫也不好说,哎”</p><p>黄立极无奈的样子道:“若是解决不了粮价,你我二人,虽为内阁大学士,却是关中饥民眼里的罪人啊。”</p><p>孙承宗其实一直是瞧不起黄立极的,他觉得黄立极投靠魏忠贤,是因为和魏忠贤同乡的关系,才成为首辅。</p><p>不过现在听了他的一番感慨,倒是对黄立极生出了敬重之心,随即肃然道:“何止是罪人,到时你我万死莫恕。”</p><p>“不说啦,老夫现在心里慌得很,只怕各部都要生出各种事端来。现在的问题,何止是一个通州粮仓呢?老夫现在就去户部走一趟,将各清吏司的账都过一遍,看看哪里还能挤出点余粮来。”</p><p>孙承宗想了想,目光看向了远处,道:“我也想出去走一趟。”</p><p>黄立极好奇道:“往哪里去?”</p><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