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你也一样第1/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p>实际上,这真的是一次别开生面的考试。</p><p>考官是天启皇帝。</p><p>而题目,显然就是张静一手里的这份奏疏。</p><p>天启皇帝带着期待的样子,凝视着张静一,居然很认真。</p><p>而魏忠贤则是笑了。</p><p>因为他很清楚,陛下这道题是什么。</p><p>这份奏疏是几日之前从辽东送来的,而奏疏的主人,自然是大名鼎鼎的辽东巡抚袁崇焕。</p><p>张静一细细的看过了奏疏,这奏疏里的内容倒是很简单,自从宁远大捷之后,袁崇焕志得意满,向天启皇帝建议,在辽东修建大量的城池,进行屯田,利用这个办法,将建奴困死于辽东。</p><p>奏疏里的内容可谓是声情并茂,列举了大量的事例。</p><p>总而言之,作为辽东巡抚,袁崇焕表现得很专业,他的计划,可谓是无懈可击。</p><p>天启皇帝笑吟吟的看着张静一,道:“张卿认为袁卿所奏,可以实行吗?”</p><p>张静一:“”</p><p>你大爷,这是军国大事啊。</p><p>这样的问题,等于是直接让一个小学生去做微积分。</p><p>毕竟,这个时代的消息很是闭塞,辽东的事,一般人很难知道全貌,在所有人看来,张静一这辈子都没有走出过京师六环,怎么可能对辽东的事有什么建言?</p><p>除此之外,你不但要了解情况,而且还要熟悉军事。</p><p>这种对军事上的洞察力,却绝不是寻常人拥有的,多少老军伍,都做不出准确的判断呢!</p><p>若是张静一有本事做出判断,这辽东巡抚,岂不是他也可以胜任?</p><p>站在一旁的魏忠贤,面带着微笑。</p><p>他对于这份袁崇焕的奏疏,实在太清楚不过了。</p><p>陛下最喜欢的就是军事,在宫里每日都在瞎琢磨这个。</p><p>再加上陛下对于辽东情况的看重,因此袁崇焕的奏疏送来的时候,陛下将这奏疏看了十几遍,这些天,每日都在思考袁崇焕的建议。</p><p>而且就在昨天夜里,陛下就已经做出了判断,并且给袁崇焕送去了旨意,里头都是天启皇帝的想法。</p><p>因此,陛下对此了然于胸,却又将这个问题,拿出来考验张静一。</p><p>但魏忠贤此刻已在心里默默的有了结果,张静一这个孩子一般的人,怎么可能懂这个。</p><p>殿中很安静。</p><p>天启皇帝似乎期待着张静一的回答。</p><p>而魏忠贤已经开始准备看笑话了。</p><p>张静一同样内心翻江倒海。</p><p>袁崇焕要求修城。</p><p>如果自己蹩脚的历史知识没有彻底丢光的话,这题我会啊。</p><p>说起来,袁崇焕要求修城的事,还真是载入了史册,不只如此,还和天启皇帝有着巨大的关系。</p><p>志得意满的袁崇焕,提出了这个方略之后,原以为紫禁城里,还是毛头小伙子的年轻皇帝,一定会惊为天人,并且支持他修城。</p><p>可谁晓得天启皇帝很快就看出了修城可能会造成的问题。</p><p>直接下旨责问袁崇焕,并且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结果那自诩知兵的辽东巡抚袁崇焕,居然答不上来。</p><p>这事儿张静一知道啊。</p><p>于是,张静一挺直了腰杆。</p><p>某种程度来说,他是挺佩服天启皇帝的。</p><p>毕竟外头都传闻天启皇帝是个木匠皇帝,而且还对男人有兴趣,是个十足的昏君。</p><p>可就是这么一个家伙,才二十多岁,却对军事有着极高的造诣,哪怕没有去过辽东,也对那里发生的事了如指掌。</p><p>“陛下”张静一咳嗽。</p><p>“你不必惊惧,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朕不会加罪。”</p><p>“卑下以为,袁公所奏是书生之见!”</p><p>呼</p><p>说实话,若不是知道历史,张天启皇帝很快就看出了修城可能会造成的问题。</p><p>直接下旨责问袁崇焕,并且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结果那自诩知兵的辽东巡抚袁崇焕,居然答不上来。</p><p>这事儿张静一知道啊。</p><p>于是,张静一挺直了腰杆。</p><p>某种程度来说,他是挺佩服天启皇帝的。</p><p>毕竟外头都传闻天启皇帝是个木匠皇帝,而且还对男人有兴趣,是个十足的昏君。</p><p>可就是这么一个家伙,才二十多岁,却对军事有着极高的造诣,哪怕没有去过辽东,也对那里发生的事了如指掌。</p><p>“陛下”张静一咳嗽。</p><p>“你不必惊惧,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朕不会加罪。”</p><p>“卑下以为,袁公所奏是书生之见!”</p><p>呼</p><p>说实话,若不是知道历史,张静一自己都觉得这话有点胆大包天了。</p><p>袁崇焕是什么人,那可是刚刚在宁远打了一场胜仗,声望如日中天的封疆大吏。</p><p>你一个连京畿都没有出过的人,区区百户,也敢大放厥词?</p><p>魏忠贤听到这里,居然露出了诧异的表情。</p><p>而天启皇帝更是眼前一亮,他万万没想到,张静一居然也能从奏疏里看出问题。</p><p>能看出袁崇焕的问题,就已经很了不起了。</p><p>天启皇帝满意地点头:“不错,不错,张卿果然是有学问的。”</p><p>得了一句夸奖,张静一忍不住道:“难道陛下不该问一问,袁公的奏疏为何是书生之见吗?”</p><p>“你知道?”天启皇帝下巴都要掉下来了。</p><p>他其实觉得这个问题,已是难如登天了,只要张静一答出奏疏所倡议的修城并没有这么完美,天启皇帝就已觉得张静一是个可造之材。</p><p>可哪里想到,这厮居然意犹未尽,还想作答。</p><p>这等于是一个人考了一百分之后,按着考官的脑袋,表示他还要加试。</p><p>天启皇帝振奋精神:“来,你来说说看。”</p><p>张静一正色道:“修城这个策略,看上去无懈可击。可弊病也是重重,且不说修城的耗资特别的巨大,城池修建之后,又需调配更多的官兵,分散驻守各边,反而使我辽东的军马不得不分散,困守于各城之中,无法形成合力”</p><p>天启皇帝的呼吸,开始粗重起来:“对,是这个道理,还有吗?”</p><p>张静一忍不住想,我答题的时候,你能不能不要打断。</p><p>当然,这话他不敢说,而是努力的露出如沐春风的笑容,积极配合着天启皇帝的兴致:“其次,便是困守在城中,若是鞑子围而不剿,那又该如何呢?一旦围城,其他各边的军马要不要去营救,若是见死不救,城中兵马觉得守城无望,就算不饿死,也可能会出城乞降。可若是去营救,那么鞑子们,便可围点打援,以逸待劳,等援军一到城外,直袭援军。”</p><p>“呀”天启皇帝惊呼起来,激动得颤抖。</p><p>天启皇帝这一声怪叫,让张静一哆嗦了一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段进行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