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 三请三辞第2/2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章节错误?快速报错

  郑继宗这一次没有再直接拒绝,而是热情的接待了这些耆老,然后感叹自己德行不足,但大明士民如此厚望他郑氏却不能辜负。

  于是郑氏复国的事情也就这么定下了。

  郑继宗没有提称帝什么的,依旧还是以郑家承袭的延平郡王位自居,并且仍奉大明皇家为正朔,还在宗庙设下了大明太祖到崇祯、弘光、隆武、鲁王监国等历代天子和监国的牌位,宣布隔天举行祭祀,让朱明香火不会断绝。

  祭祀当日,在郑氏卫城的郑氏宗庙之外人山人海,这些都是来祭拜大明历代天子和国姓爷朱成功的,尤其是后者,在南洋这些夏裔族群之中威名还要超过朱家那些皇帝。

  毕竟郑氏在海贸之中的影响力很大,当年郑芝龙时期那就是东海南海一带的海上王者,便是尼德兰人过来贸易也要看郑家人的脸色,不然也就不会有与郑氏的几次战争了。

  而早期下南洋的家族基本都是搞海贸的,自然对郑氏的威风记忆犹新。

  郑氏已经答应复国继位,并且祭祀了祖先,只差举行开国庆典,南洋夏人一片欢欣,不管怎么样,一个夏裔主导的新国家成立,对他们来说也是好事,起码夏裔在这边的生存空间也能有所改善。

  事情一发生,得到消息的勃泥王室这下子真的是慌张了。

  他们现在处于一个危险而尴尬的境地,虽然心中极力反对郑氏独立,恨不得以武力去征服三里坤,但却又没有做好跟郑氏开战的准备,也没有开战的底气。

  因为对郑氏最了解的莫过于勃泥王室这个维持了三百年的“盟友”了。

  他们知道郑氏军队人数虽少,军舰战机等武器也不多,但勃泥王国在南洋也不是强国,这些军备同样也不多,或许比郑氏要强一些,军队数量也多一些,但却没有达到碾压郑氏的差距,最多也就是是七比五的样子。

  真打起来,还不一定谁胜谁负呢!

  这一点老国王从王国那些军将们对郑氏和郑继兴这位郑氏名将统帅的忌惮和畏惧就可以看出。

  确实他们十年没打过仗了,而且对于自家土人士兵的素质,老国王等人说实在的也都心里清楚,八成不是郑氏那些军队的对手。

  再者两家若是真打起来,无论胜败,都会损失不小,到时候身旁的酋长联盟那两个州肯定趁机做大,而王室中央州也难再有继续跟酋长联盟也打一场的精力与胆气。

  但是不打的话,他们又不甘心看着郑氏就这么独立出去,毕竟是惦记了几百年的一块肥肉,就这么飞了老国王都觉得自己的心在痛,会对不起为王室开疆拓土的自己爷爷和历代祖先。

  于是只能一边跟郑氏紧急进行磋商,一边寻求外援,但又不能找爪哇泥锡那种外援,免得驱狼吞虎,然后自家也遭了殃。

  勃泥王室这边到底还是惦记着三里坤和另外一个夏裔州这两块富裕之地,舍不得将这些放弃,不然直接请爪哇泥锡这样的南洋强国干预,勃泥王室肯定最后可以取得胜利。

  只是请神容易送神难,老国王他们虽然不知道这句话,但也明白其中的道理。

  引狼入室,不付出一定的代价,他们勃泥王室根本满足不了饿狼的胃口。

  那样与其家里被饿狼祸祸一通,狠狠咬下几块肉,反倒不如直接放任郑氏独立,也免得发生不必要的战争。 本章节已阅读完毕(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